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召开学习座谈会 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贡献力量

日期:2025-03-10     

  3月7日,部分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学习座谈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有关界别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鲁修禄、江智涛、吴以环、陈倩雯、梁浩、刘思德、李丽娟等委员现场分享了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感受和体会,与会委员结合实际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投身到未来的工作中,为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探索新工科教育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进建言献策的主阵地。近年来,广东民进坚持助力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民主党派资政建言工作提供了系统观、历史观和方法指引。”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鲁修禄表示,拟于近期召开民进省委常委会、民进教育界学习座谈会开展集体学习,围绕“新工科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等建言献策。“今年是民进成立80周年,也是民进中央会史工作主题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副市长江智涛表示,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教育事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将在工作中牢牢把握四个方面:一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办好“大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加快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加快完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力推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广州分中心的建设,加快推进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四是牢牢把握教育的基础属性,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继续深化穗港澳教育交流合作。 

  “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心中涌起一股强大的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委会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表示,将立足本职,切实履行政协委员、民进会员职责,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她表示,将聚焦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持续擦亮民进一直以来围绕教师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等形成的履职名片,聚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依托政协的政治优势和民进的界别地位,从各方面鼓励基层政协委员、民进会员双岗建功、积极履职,全身心投身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优化高校学科建设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才能培养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广东省委会委员、深圳市委会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生关切,寄托着亿万家庭的希望和民族复兴的期待。“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支点。吴以环建议,优化学科建设有助于高校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此外,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促进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对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同时她还提到,要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加快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成长”的转变,让更多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作为一名来自广东的民进界别政协委员和教育工作者,有幸在联组会现场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我非常激动和振奋,备受鼓舞!”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长梁浩表示,广东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极为迫切,这就要求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未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将继续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李丽娟深感责任重大。“在教育教学中,德育应贯穿始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忠于党和国家的大国工匠。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生活的朋友和品德的表率,必须德才兼备,坚定不移地落实德育教育。” 

  在李丽娟看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但它无法替代培养学生的基本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工作者应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李丽娟提出,实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可以在制度保障、生态优化和文化浸润方面发挥推动作用。”李丽娟说。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增强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委员的互动中肯定了我国在医疗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并称赞我国医学科技工作者在国产创新医疗装备研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这让我倍感荣幸。”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南方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刘思德说,“作为一名医生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我们团队在创新医疗设备研发上也取得了成绩,研发出全球首款手机胶囊胃镜系统,并在去年取得了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使得胃镜检查不再痛苦,在家里面就可以舒适地完成。” 

  刘思德表示,“接下来,我将在本职工作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会持续关注教育与医疗健康等民生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第一个着力点,是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主委王桂林表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推动生产力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转移或成果转化,而是通过重构创新范式,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闭环系统,在双向互动中催生新质生产力。从实践维度看,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需求牵引、能力支撑”的协同机制,还需要制度创新的强力支撑。唯有形成需求牵引、能力支撑、制度保障的融合创新生态,才能实现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在“技术—产业—市场”的螺旋式演进中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起大梁,在新业态新动能和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寄予厚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奎表示,广东GDP已连续36年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全面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也相继布局,具备坚实的产业科技创新基础和创新优势。 

  “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金融责无旁贷。”张奎表示,未来将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贯彻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资源持续流向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优化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勇担使命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深耕生产性服务领域的民营企业家,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感振奋。”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工商联主席、深圳市朗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华表示,作为深圳市工商联主席,将与深圳众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一道,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勇担使命,积极投身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建设热潮。“接下来,我将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深化产学研用的融合,以‘产’促‘教’,加大对高等教育和工业教育的投入和覆盖面,重视发展工业教育培训,为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长久动力。”张春华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结合本人的履职和实际工作,深感责任重大。”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会长、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表示,作为在广州创业发展30多年的民营企业家,她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未来,将继续发挥双重积极作用,履职尽责,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致力于促进香港与内地在医疗、养老、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为香港青年与内地青年交流搭建平台,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民营企业家,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这与我关注的‘深化民企数字化转型’高度契合。”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表示,未来将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持续发力,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继续在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朝露、张姝泓、苏赞、黄岚、赵越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