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提案”媒体报道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政协委员话民生|“百姓提案”:课后开放学校运动设施,让全民更好地动起来

日期:2024-09-29     

  日前,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静山,市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团险城区拓展部业务总监王杭泉来到《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一起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运动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

(点击音频,听详情↑↑↑) 

  (左起依次为广州市政协委员杨静山、主持人林海婷、广州市政协委员王杭泉)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巴黎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奋勇拼搏,展示出奥运健儿的风采,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将赛事活动办到群众身边,将科学健身的理念送到群众身边。人人健身、天天健身、科学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怎么健身?去哪儿健身?这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想对策,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强基础、提质量、优服务、增效益。不少地方的大型场馆变得更加亲民,“国球进公园”“国球进社区”惠及更多基层群众……截至2023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增至459.2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9平方米。 

  根据《广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广州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要让居民更好地享受“10分钟健身圈”的建设成果。在广州,不少社区运动场、公园绿地健身区、商圈架空层、桥下等地方都是市民享受运动乐趣的舞台。夜幕降临,不少市民喜欢出门运动。北京路千年古道旁、广州大桥桥底、海印大桥桥底等地的空间成为了大家运动的场地。广州精心打造的便利的夜生活和家门口“10分钟健身圈”,为市民晚上运动提供了充足的照明、场地保障。广州这座不夜城,以其独特的夏夜运动氛围,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全民健身离不开运动场地的支撑,在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如何盘活城市空间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舒适的运动空间呢?这是市政协委员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期节目为您解答!

一起回顾节目精华片段↓↓↓ 

  主持人:您身边的运动空间主要有哪些? 

  广州市政协委员杨静山: 

  “我下班后喜欢在家附近跑步,这是比较方便的运动方式。我们社区有一个小型的社区广场,一到晚上,附近的居民就会出来健身。有的人会使用公园的健身器材,有的人会一起跳广场舞。小小的社区公园很热闹,大家都喜欢来这里活动。”杨静山在社区跑步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广州市政协委员王杭泉: 

  “我在广州读大学,学校的健身设施和运动场地都是比较充足的。学校有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室。所以那时我们进行体育锻炼还是比较方便的。工作后,我发现找一个像学校一样可以首先‘运动自由’的地方,没有那么容易了。”王杭泉表示,身边的不少运动场地需要收费,比如健身房、游泳馆等。不少社区有免费的公共活动空间,不过部分场地有限,不是每次都能满足他的运动需求。 

  “我发现不同学校的运动场地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校有游泳馆,而有的学校没有这样的场馆。”王杭泉曾思考学校间共用运动场地的可能性。 

  主持人:您在调研中有什么发现? 

  广州市政协委员杨静山: 

  “我发现一些社区的运动场地还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的运动需求。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有的社区建了一个社区公园,公园内设置了健身器材、篮球场、步道等,这些场地可以满足部分居民的运动需求。”杨静山发现,由于地少人多,使用高峰期往往会出现部分居民没有运动场地的情况。 

  运动场地不够用了,我们可以去哪里运动呢?杨静山将目光投到附近的学校。他发现,课后时间,不少学校的使用率比较低。“我在调研中发现,每到节假日以及寒暑假,不少学校运动场地的空置率很高。这些时间段,没有人使用学校的运动场地,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浪费。我们粗略地统计,周末加上寒暑假的时间接近200天,也就是说,学校的运动场地在这些时间都是没有人使用的。” 

  广州市政协委员王杭泉: 

  “我发现部分社区的健身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大多数市民通常在周边的口袋公园、广场等地方运动健身。有些场地设施陈旧,健身器械没有定期维护,卫生条件也不尽如人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王杭泉认为,社区运动场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另外,在走访市内多所学校的过程中,他发现学校课后开放运动设施和场地,校长会存在一定的忧虑。“一方面,学校担心外来人员进出会对学校会影响学生的安全。尽管学校在课后开放运动设施,但是学生也有可能在学校,外来人员的进入是否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是学校非常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外来人员进入学校使用运动设施,难免会对其造成损耗。这些成本由谁来承担,也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杨静山: 

  “我认为可以建立合作模式,有关部门与学校配合,建设广州市全民健身运动平台。测算各时段最大入校学生数量,合理设置入校锻炼学生人数,细化开放的时间、方式、条件,以及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等,制定针对不同学校的课后开放时间。同时,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制订管理办法,规范入校人员的行为,保障学生的安全以及学校的管理。此外,我们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定期对场地和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优先保障学校教学任务,并根据市民的需求和反馈,及时更新和升级设施。”他表示。 

  广州市政协委员王杭泉: 

  “我们看到,一些城市的学校已经开放校内运动设施供市民使用。我觉得广州也有这样的条件。我建议市民在进入学校的时候,实行实名预约制。学校提前将时段和名额列出来,供市民选择,这样可以实现人员有序进校,也能保证市民的体验感。在这些时间,学校可以委托第三方对场地和设施进行管理,保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王杭泉建议。 

  他还建议,学校可以采用市场运作,适当收取费用,允许专业体育机构参与投资建设,这可以有效降低学校的成本支出。“我发现花都区的部分学校已经跟企业签订了相关协议,利用课后时间开展全民健身的相关课程。学校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并聘请一家监管公司来监管整个流程,比如课程是否合理,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等。我觉得这样的模式是可行的,市内其他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考这样的模式。”

  文: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记者 卢智杰

  来源: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