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提案”媒体报道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政协委员话民生|“百姓提案”:优化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提升广州信息无障碍建设水平

日期:2024-12-26     

  日前,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残联副理事长古念群,“百姓提案”人、广州市残联维权处副处长郑润良来到《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一起探讨广州信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点击音频,听详情↑↑↑)

  (左起依次为“百姓提案”人郑润良、主持人吴央央、广州市政协委员古念群) 

  作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市,广州的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建设无障碍阅读空间、安装智能定位播报设备、增设盲道扶手……在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生活设施、便利服务上,各社区正不断探索新路径。硬件不断升级,服务不断细化,让视障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 

  据了解,交通出行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残疾人、老年人及其他对无障碍环境有需要人士与社会加强连接与互动的必经桥梁。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取得了多项进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无障碍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广州地铁实现了无障碍设施100%覆盖,包括轮椅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渡板、楼梯升降机、盲道等支持设施,以及无障碍导向标识、盲文铭牌、求助按钮等配套导引设施。“爱心直通车”预约、导盲犬乘车等人性化措施也在不断提升地铁无障碍出行环境和服务。这些举措让残障群体出行变得更加便利。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公共交通出行不便利、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出行需求等情况依旧存在。乱停车、“断头路”、盲道建设不规范等现象,给视障人士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视力残障人士在日常出行中,由于无法看到红绿灯状态,难以顺利、安全地通过人行横道。这些情况会影响视力残障人士安全出行,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那么,广州如何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升信息无障碍建设水平,完善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呢?本期节目一一为您解答! 

一起回顾节目精华片段↓↓↓   

  主持人:目前,视障人士出行面临哪些困难? 

  广州市政协委员古念群: 

  “我们提到盲人出行,首先会想到盲道。盲道是人行横道必须设置的道路设施之一。现在我们收到涉及盲道的投诉是比较多的。我们说盲道是盲人朋友的‘高速公路’,它能够帮助盲人准确判断道路的方向。有了盲道,他们走起路来会更便捷。” 

  古念群表示,盲道是盲人出行的关键设施之一,另一个关键设施就是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我们出行无法不过马路,视障人士也是一样,他们出行时必然会经过这些过街路口。按照国家的标准,过街路口是一定要设置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是专门为视障人士设置的交通辅助设施。它的关键作用是帮助视障人士通过声音安全地过马路。”古念群认为,过街音响设置不仅能体现一座城市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水平,还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 

  “百姓提案”人郑润良: 

  “广州市残联平时会做问卷调查,收集残疾人群体在无障碍方面的一些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发现不少视障群体对目前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是不满意的。他们认为过街音响声音比较单一,无法准确识别不同装置的位置。另外,现有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缺乏有效的维护、监管手段。当装置出现故障时,视力障碍人士无法确定人行横道是否安装了提示装置,这些情况会增加他们出行的难度。”郑润良说。 

  他进一步介绍了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对视障人士出行的重要性。“过街音响提示装置能够随交通信号灯的变化实时播报语音,并伴随发出特定的提示声,告诉行人当前红绿灯显示什么颜色、是否可以通行。还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路段的需求,控制提示音量大小。因此,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的音量、安装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视障人士的出行。”在收集到相关的需求后,郑润良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他希望通过提案的形式,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 

  主持人:您认为广州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存在哪些问题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古念群: 

  “在前段时间的问卷调查中,视障人士普遍反映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的设置率不够高,他们对于现有的装置也不是很满意。我们也去了市内主要的步行街、商业街、盲校、盲人按摩店等地方调研,发现这些地方周边路口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的合格率不算高。当然,这背后存在历史原因。2016年更新实施的《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规定,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设置过街声响提示装置。其实这个装置的安装要求是源于港澳地区的,基本只需要有声音就行了。但是在广州,道路比较宽阔,要让视障人士听清楚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的声音,那么它的音量必须要大点。这就会产生一个矛盾,装置的音量增加有可能产生噪音扰民的情况。”古念群说。 

  “在2021年,《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颁布。它规定,过街音响提示装置作为引导视觉障碍者通过城市道路的无障碍服务设施,应保证视觉障碍者的通行安全,且有利于辨别方向;应在主要商业街、步行街和视觉障碍者集中区域周边道路的人行横道设置;应结合人行横道信号灯统一设置;应避免产生噪声污染;应设置开关功能。”古念群表示,这样的规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矛盾。视障人士在过街是开启装置,产生的声音是暂时的。当视障人士过街后,装置会关闭,这有效避免噪音困扰附近居民的情况出现。 

  主持人:对此,您有哪些建议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古念群: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智能过街声响设施建设的先进经验,探索相关技术创新,比如非接触式装置发声、行走方向辨别引导系统、噪音污染控制系统等。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专家对智能过街声响创新技术方案作论证,全面评估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用户体验,确保改进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能够满足高质量发展的建设需求,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无障碍出行服务。”古念群表示。 

  他还提到东山口街道片区,这个片区正在创建无障碍社区。他建议以此为样本,根据交通流量、人口密度和无障碍出行的需求,应用智能化技术,配置满足国家标准且有成功应用案例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打造示范样板建设工程,为片区内有需要的人提供准确的过街提示和指引,改善残疾人的出行体验。 

  “百姓提案”人郑润良: 

  “现有的一些提示装置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他建议广州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智能过街声响提示装置的标准、要求和管理机制。另外,确保建设、维护和更新过街声响提示装置的资金来源,还通过公益诉讼的方式,对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的建设情况、运行效果等进行定期督查。 

  他认为,广州要不断提升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的使用体验,使其更加符合视力残障人士需求。同时,广州也要做好推广宣传工作,推广东山口街道片区道路过街音响提示设备的示范作用,向市民讲明白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智能化手段的“广州模式”,不断加快建设形成设备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文:记者 卢智杰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