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在行动

市政协委员徐强就学校开通地下智慧停车接送系统开展调研

日期:2025-04-21     

  编者按:4月21日,广州日报新花城APP发布了《民声调查 | 操场下方建车库 智能接送好方便》一文,其中报道了广州市政协委员徐强就学校开通地下智慧停车接送系统开展调研。现转载报道,以飨读者。 

  如何安全又便利地接送孩子,一直是很多家长操心的事。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已经有不少学校试水将学校操场下方的空间进行改造利用,家长将车辆开到学校地下车库后,学生通过教室门口的智慧指示牌就可以轻松得知家长已到达,即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与家长“无缝对接”。那么,目前将学校操场下方“爆改”的成效如何?有哪些经验可借鉴?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操场下“无缝对接” 家长预约进场 学生精准上车 

  在广州实验中学校园里,地面是绿草如茵的操场和教学楼,操场下方却别有洞天——该校的地下空间被“爆改”成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地下智慧停车接送系统。“我们把学校的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停车场可以停600多辆车。”该校副校长曾绍华向记者介绍。 

  记者看到,从该校操场进入地下车库的负一层设置了等候区,空间十分开阔。学生们在等候家长接送时可以在这里看书或写作业。 

  推开等候区的一道门,几个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显示屏吸引了记者注意。“这是我们的学生自动接送系统。”曾绍华介绍,目前学校开通了智慧接送APP,只要家长在APP上预约接送并进入地下车库,学生在班级门口的电子显示牌上就能得知自己家长是否已到达,并能显示家长的具体位置,学生就可以直接下到车库,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走出等候区,坐上家长的车回家。“学生看到家长到达的信息后直接上车,全程无缝对接。” 

  记者看到,在该校地下车库有一块专门的停车区域供家长接送学生临时停放,并且在车库的不同地段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提醒家长哪些区域还有空余车位可以停放。曾绍华说,为确保地下接送系统的畅通,地下车库共有4个出入口,可以做到人车分流。“今年年内,地下车库还将新增一个出入口,并且在出入口附近增设过街天桥,方便那些住在附近的学生和家长步行往来,让安全更加有保障。”

广州市政协委员徐强体验广州实验中学的地下接送系统 

  操场改造“一举三得” 家长齐点赞 不少学校试水 

  曾绍华介绍,在学校操场下面改建成智慧接送系统,最大的受益者是家长和学生,尤其是在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极大方便了接送。他表示,在这个智慧接送系统投入使用前,上下学高峰期校门口很容易堵起来。现在,家长的车辆直接开到地下车库,即便遇到暴雨天气学生也不会被淋湿。家长们对此赞不绝口。 

  学生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学校的地下智慧接送系统既方便了家长接送孩子,也避免了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同时可以保障孩子从教室快捷抵达家长车辆所在位置,可谓一举三得。“以前遇到下大雨的天气,学校门口也没有雨棚和停车区,家长们都撑着伞在大风大雨中等待孩子放学,很多家长都被淋成落汤鸡,那滋味真不好受。校门口也因为有很多家长的车辆停放而变得十分拥堵,现在接送孩子既省事又安全多了。” 

  除了广州实验中学外,广州还有不少学校的操场下面经过科学规划改建成地下停车场。在广州石化中学记者看到,该校操场下面同样别有洞天,从芳草萋萋的校园操场走几步就跨入学校的地下停车场,不少教职工的车辆停放在这里。在地下停车场里还可以清晰听到学生们在操场上拍打篮球的声音以及学校广播的音乐声。 

  广州石化中学党总支书记李军广告诉记者,建地下停车场是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地下空间,同时为将来方便家长接送学生创造良好条件。该地下停车场目前正在进行综合验收,通过验收后将根据车位剩余情况考虑对接送学生的家长开放。李军广表示:“对学校来说,地下停车场对外开放考虑最多的还是安全因素。比如,一定要做好地下停车场和学校教学设施的物理分割才能开放,并且要有足够的疏散通道,确保学生安全。”

  委员建议: 停车场可分时段对外经营回本 

  记者了解到,2023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措施》就明确提出,鼓励利用城市道路、广场、学校操场、公园绿地以及公交场站、垃圾站、地下综合管廊等非自有用地公共设施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 

  曾绍华介绍,学校改建成地下接送系统的经验有两点:第一,提前规划,预留好出入口。“一定要将接送系统的细节规划好,尤其是出入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要预留好。”第二,提升地下接送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做好应急预案。“家长何时到校、学生何时离校、学生是否安全,校方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即便地下车库接送时出现拥堵也要有预案,能及时疏散。” 

  和记者一同调研的广州市政协委员徐强也对这些已经建成的地下接送系统大加赞赏。他表示,目前部分学校的校门口接送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家长接送学生过程中确实面临安全风险。他建议,应加强学校智能化地下泊车接送系统建设。“对有条件或新建的学校,可将操场等地下空间改造、设计成地下泊车接送系统,可有效缓解周边交通拥堵及停车难、恶劣天气导致学生接送安全等问题。 

  徐强表示,这些已有的改造经验值得在全市其他学校推广。“现在很多学校看到同行将操场地下空间改建成地下停车场也都跃跃欲试,但尚未启动,主要是顾虑运作成本,担心建成后运营不好还成了负担。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徐强还表示,对于地下停车场的开挖层数可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可考虑多挖几层,将其建成各种体育类功能室,如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也可外借或出租。

广州实验中学的地下停车场等候区,有书籍和课本,学生等候家长时可以在这里做作业。 

  他山之石: 校园停车场兼顾家长接送和周边居民停车 

  徐强介绍将学校操场改造、开挖成地下停车场或智慧泊车系统,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浙江杭州通过学校操场下增设、公园绿地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等方式,让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的“停车难”问题逐步改善;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小学通过对学校操场进行改建,已建成公共泊位208个,不仅满足周边小区居民停车需求,还在地下车库设置了家长接送系统,解决了上下学高峰时段周边路面的交通拥堵问题。 

  2022年,青岛市太行山路小学的操场也被改造成地下停车场,可提供191个停车泊位,其中包括50个充电桩车位,而停车区域分为“即停即走区域”和“停车等待区域”,前者位于校门口,后者即地下停车场,可满足日常停车需求,也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日晒雨淋的问题。 

  2023年,山东聊城三中和东昌路小学操场地下空间也都被改造成地下停车场,共新增548个车位。 

  2024年,福建省宁德市第一中学旧校区操场地下空间也被开挖成地下停车场。该校地下空间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立公共停车泊位440个,其中包括充电桩停车位88个。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肖欢欢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