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广交会优势 构建广州更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7-01-04

代表特邀界港澳地区人士委员

澳门利达建筑投资有限公司策划经理

陶天权

  内容摘要:广交会是广州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广交会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寄予厚望。在新形势下,在“一带一路”战略思维指导下,广州应该更好地利用每年两届的广交会国内外万商云集的有利机会,借助得天独厚的区域地理优势,打造广州更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建议广州借助广交会优势,做好国际商贸这篇文章、广泛开展国际性的高层次的商贸促进、经济交流等会议、加快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为拓展和完善广州的对外贸易配套好硬件建设。

  去年,第12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出了贺信,对广交会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对广交会提出新的要求,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相信广交会定会遵循总书记的嘱托,谱写好广交会的新篇章。

  广交会举办地在广州,是广州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广交会一年分两届举行,从1957年春季创办至今已连续举行了60年,累计出口成交1.2万亿美元,有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64万采购商参会,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到会客商最多的综合性贸易展会,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展,引领全球商贸潮流。由于有广交会,广州被更多的国外客商所认识,广州在世界有更高的知名度,广州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文文化等也被更多的国外客商所了解和熟悉,这是广州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吸引国外客商来穗的不可多得的地利人和。广州是千年商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口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在“一带一路”战略思维指导下,应该更好地利用每年两届的广交会国内外万商云集的有利机会,借助广州的区域地理优势,打造广州更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为此建议:

  一、举办“广州外国进口商品交易会”

  国家赋予了广州的城市定位是国际商贸中心,广州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广交会历来都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为主,近年虽有外国商品参展,但规模不算大,尚未形成气候,广州应本着在更高层次上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念,为外国商品设立一个集中的展销交易中心,可定期举办“广州外国进口商品交易会”,在条件成熟时,设立一个专营外国商品的常设展销馆,允许外国的商品走进来,特别是把“一带一路”沿途各国的商品吸引到广州展销,进而进入中国市场,使广州成为这些外国产品的窗口和集散地,并争取外国客商在广州设立公司或分支机构,作为落实“一带一路”的战略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吸引国内国外客商常年到广州开展商贸活动,使广州这个千年商都焕发新的青春活力。我们还可以借此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向国内客商引荐外国商户,洽谈业务,还可以拉近相互间的贸易平衡,以达到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目的,这样,广州就能真正发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平台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商贸中心。

  二、盘活广交会流花旧展馆

  建议把外国进口商品交易会址设置在广交会流花旧展馆。该展馆在广州商贸历史和商圈区位上,以及知名度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且交通方便,周边有知名的五星酒店,国外客商都已熟悉,是一个理想的地方。但广交会转场后,其价值并没有发挥出来,甚至多年来处于半荒废边缘,如将其盘活,可重新提升其自身价值,延续其辉煌,并带动流花商圈的更加完善,丰富流花商圈的内涵。

  三、打造广州会展之都

  广州应借助千年商都、海上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地理优势和对外贸易环境,充分利用广交会的声誉和商机,广泛开展对外对内的展览交流、商品交流、人才交流、学术交流。在办好展的同时还要在“会”上多做文章,多举办一些国际性的高层次的有国际影响的商贸促进、经济交流等会议,特别是“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政府层面的经贸方面的高层会议,把会与展紧密结合,形成以会促展,以展带会的有机的、互为作用的良性机制,把广州的对外开放大门打得更开。

  此外,广州还应持之以恒地抓好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建设,完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广州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