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
澳门日报:澳委员吁善用南沙增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8-01-14

  【本报记者广州十二日电】广州市政协澳门委员今日上午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澳门委员建议引进港澳法律在南沙先行先试,解决穗港澳深度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港澳青年提供住房、税务等方面优惠措施,吸纳人才;加强污水治理回头看,保障治理成果。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广州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打造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澳门常委禤伟旗、廖僖芸、崔家荣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南沙自贸区是广东自贸区最大的片区,南沙港也是广州港最大的港区。目前,南沙正积极探索设立自由贸易港,这是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抢佔先机的重要内容,如何打好这手牌,值得关注探讨。

  引入港澳法律

  他们认为,南沙自由贸易港要取得发展突破,必须得到国际经济实体认可,这其中一定离不开制度创新,特别要对接国际的法律和规则。然而,在现有政策和法律体系下,要突破原有很多条条框框也不容易。因此,建议探讨能否在南沙大胆划定特定区域做试点,引入港澳现行法律制度,并试行新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让南沙发展接轨国际,吸引更多国际经济体关注。

  吸引港澳专才来穗发展,也是讨论焦点。

  澳门委员指出,目前,港澳专才来穗创业就业存在政策不明确、税收和金融支持力度较弱等问题,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税点较高,打击港澳高层次人才来穗的积极性。建议针对港澳专才特点,制订吸引他们来穗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提供税收优惠和就业、生活等便利,利用产业和自贸区优势培育吸引人才的载体。

  加强食安监管

  澳门委员萧彼德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认为加强食品、药品和保健品安全监管,是一场长期斗争,不能鬆懈。建议广州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过程中,对食品製假售假的犯罪,加强法律制裁。

  澳门委员徐婷、李彩红指出,澳门近日获得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称号,而“食在广州”亦驰名中外,认为两地可加强餐饮业的交流合作,包括共同主办国际美食节等,擦亮美食品牌,争取让广州成为中国第四个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城市。

  澳门委员陶天权指出,目前环境治理、共享单车管理等城市难题,牵涉公民意识薄弱的问题,建议广州从中小学生开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藉此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澳门委员黄家伦指出,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较大篇幅讲述提高和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强调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值得讚许。

  来源:澳门日报2018年1月13日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