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大会发言>增强创新能力 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质量
增强创新能力 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质量
   
发布时间:2019-01-15

广州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内容摘要: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建议加强政策激励推动协同创新,提升研发投入的产出;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加强广州高新区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更好发挥其集聚催化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先进、成长快速的经济实体,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新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一、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11月,我市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函〔2015〕127号),有力促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迅猛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市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8690家,比2016年增长83.4%,总数超过上海,居全国城市第三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现行政策缺乏对企业研发产出的激励措施。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特征,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极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失败的概率比较大。“二八”原则在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活动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即“20%-30%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巨大成功是以70%-80%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失败作为代价的。目前我市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重在激励认定、激励研发投入,对研发产出的关注度比较弱,很多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成果产出甚微,自主创新效益不够明显。

  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很多企业通过购买技术或专利的方式通过国家高企的认定,而认定后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乏力。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创造情况为例,截至2018年6月,我市有2919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仅占高企总数的33.6%。2018年1-6月,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共申请发明专利6,434件,同比增长44.2%,低于全市发明专利53.6%的增长率。仅有71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PCT国际专利252件,申请量同比下降23.6%。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专利申请为零的企业数为4213家、发明专利申请为零的企业数为6918家,分别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户数的48.48%和79.61%。以上数据显示,我市获得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发展质量有待于提高。

  第三,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环境,成为限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所需研究开发成本较高,自身难以独立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等特点,其发展过程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其成本是传统企业的10-20倍。前期研发费用高,后期科技成果转化等所需要的费用更是成倍增加,仅凭企业自身实力难以承担。另一方面,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窄、融资难的问题广泛存在。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速度惊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存起步晚、规模小、投入资本小、抵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加上风险投资业不发达、融资环境不优、金融政策乏力,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同时,由于缺少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致使处于创业初期与成长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普遍困难,成为限制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第四,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成效不够突出,难以发挥其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集聚催化作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发展的高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与深圳高新区、上海高新区等同时起步。为加速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7年广州市政府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形成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组成的“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经过27年的发展,现在的广州高新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统称为广州开发区,加上中新广州知识城,与新黄埔区合署办公,形成“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管理格局。由于对高新区管理的模糊化和同质化,导致广州高新区在同期起步发展的国家级高新区中相对落后。2017年在全国147个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位广州高新区居第10名,不仅落后于北京、深圳、上海,还落后于杭州、苏州、武汉、西安、成都和合肥,与广州的经济体量严重不匹配,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广州高新区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意见建议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曾强调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这些话语在今天看来,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广州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中,应由注重数量规模为主向注重质量效益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我们注意到,市科技管理部门于2018年5月实施了《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方案(2018—2020年)》,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还需进行优化调整,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政策激励推动协同创新,提升研发投入的产出。针对我市当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重认定、重投入的现状,进一步优化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提高对研发产出的关注度,瞄准产业前沿技术、核心技术,支持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对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的企业加大奖励力度。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核心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还应针对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进行差异化奖补,彰显企业自主创新效益。

  第二,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是企业研发成果的法律保护形式,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我市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重研发轻保护、重产品轻专利的状况。实行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全覆盖行动,将知识产权“贯标”作为获取高企认定后补助和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开展高企复核的必要条件,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把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质量优势。

  第三,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从引导民间资本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降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三个方面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金融体系。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出台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金融政策,支持银行开发“前期研发贷”“产品开发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引导风险投资投入,深化深市“新三板”合作,对接沪市“科创板”,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规模受限的问题上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第四,加强广州高新区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更好发挥其集聚催化作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小平同志当初对创办国家高新区所寄予的厚望,也是高新区的职责使命。广州高新区要突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发展,积极推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提高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比重、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强化科技管理部门对高新区发展的指导作用,既要发挥“一区多园”的政策优势,又要从市级层面对高新区实施差异化和专门化管理,鼓励各园区结合本园优势特色产业,针对性地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组建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联盟,围绕核心技术、自主品牌、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等核心要素,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