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内容摘要:广州是位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应在促进大湾区民间交流与合作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尚存在一些困难,如:民间合作与交流的活力不足;现有的民间资源缺乏统筹,难以发挥最大优势等。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政府牵头指导,多方积极参与,激发民间活力;二是发挥广州本土文化、体育、艺术优势,创新民间交流与合作机制;三是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间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位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应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发挥广州独特的文化、体育、艺术优势,广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间交流与合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局面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广州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影响力。但在广泛促进大湾区民间交流与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民间合作与交流的活力不足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占据岭南文化核心地位,应该充分激发应有的活力并发挥引领作用,但与湾区内其它城市相比,民间合作与交流还处于劣势。自2017年大湾区被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多数城市争相以“粤港澳大湾区”之名,举办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电影节、体育联赛、图书展和各类论坛等民间交流活动,推进自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领域合作,从而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广州如何开展深层次、多元化的民间合作与交流活动,是我们亟待重视的问题。
(二)现有的民间资源缺乏统筹,难以发挥最大优势
广州目前拥有众多文化、体育、艺术方面的民间资源,如:广州市海外交流协会青年委员会、广州市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广州市艺术品鉴定协会、广州音乐文化协会、广州市体育总会等,这些非官方组织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间交流与合作具有强大的后援优势,但由于各领域力量发挥不充分、松散不集中、缺乏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未能充分发挥交流分享、互联互通、互学互鉴、共谋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建议
(一)政府牵头指导,多方积极参与,激发民间活力
首先,建议政府指定相关部门牵头,指导帮助支持文化、体育、艺术民间交流与合作工作,并给予一定资金资助,积极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官方及非官方机构对接,形成长效机制。其次,推动民间行业协会发展,发动各类社会组织、基金会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积极参与,广泛推进大湾区民间交流与合作。第三,培育更多能够承接部分政府、事业单位职能的社会组织,激发民间力量,参与大湾区建设。建议借助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平台作用,率先成立大湾区文化、体育、艺术交流中心,推动交流合作向教育培训、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科技创新、金融市场等领域拓展延伸。
(二)发挥广州本土文化、体育、艺术优势,创新民间交流与合作机制
1.建议加强广州与大湾区各城市艺术团体、艺术场馆、政府主管部门或民间机构的联系,推动广府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托广府建筑、画派、舞狮、粤剧、粤绣、粤菜文化等特色文化,通过展览、影视剧、音乐、文化创意产品等,举办相应文化活动,办成跨区域甚至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
2.发挥体育媒介作用,打造粤港澳体育交流与合作示范基地。借助广州曾举办过广州亚运会,广州各大高校充足的场馆、体育硬件设施以及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国际马拉松赛、广州恒大足球等品牌优势,广泛组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赛事活动,精心打造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加强大湾区高校间的合作,打造一批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精品体育赛事品牌,如以电竞体育为突破口,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电子竞技大赛”,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注入新活力。
3.搭建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展演和交流平台,打造艺术精品新名片。广州汇聚了粤港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拥有艺术精品市场,建议重新整合艺术产业链各个重要元素,完成大湾区艺术信息聚集地的构建,打造湾区艺术联动效应平台,为粤港湾大湾区时代打造更为精彩、多元的艺术盛会。通过设计展览、艺术论坛、设计师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舞蹈、音乐、戏曲、杂技等艺术精品交流,全方位展现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
(三)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间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
建议发挥广州市港澳办“超链接”纽带作用,把港澳政协委员和在穗工作创业的港澳人士、工商联、青年团体、青年商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等机构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港澳地区的优势,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架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