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十三届三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关于促进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16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促进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 台盟广州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一、政策缺乏具体的落实细节,价格补贴收紧。

 《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只停留在纲领性的引领层面上,缺乏具体的实施操作办法和落实细节。对于发展规划的执行和发展目标的实现,缺乏明确的落实主体和考核制度。

 广州出台的《广州市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进行了规定,导致我市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优势不明显。而像上海嘉定地区,除了国家和地方的补贴之外,对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还有额外补贴。

 二、上牌政策吸引力相对不足。

 1、从车牌竞价上看,广州车牌拍卖均价约4万,较深圳(7万)、上海(9万)便宜,吸引力相对较弱。2、从车型竞争力看,广州市将油电混合技术列为节能车,摇号中签率高于普通燃油车,而油电混合技术一直是广汽丰田的优势,技术成熟,性价比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能源汽车的上牌优势。

 三、本地产业规模较小。

 2017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79.4万辆,同比增长53.8%,产销量继续领跑世界。我市乘用车销量占全国乘用车销量约10.8%,但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只占全国比例约1%,相比差距明显。相比于北汽、上汽、比亚迪,广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板块起步稍晚。目前广汽新能源仍然受制于产能不足,广汽传祺2017年新能源车销量5246辆。

 四、核心技术研发不足,产业配套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比亚迪、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均已完全掌握“三电”(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电控系统)核心技术。而广汽集团的动力电池短板未有理想进展,成本较高、充电时间较长且续驶里程不足。东风日产新能源车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依赖外方。

 五、技术路线不明朗,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较大。

 目前主流动力电池采用锂电池,但新体系电池研发及电池管理系统(BMS)层出不穷。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有些地方已开始在客车方面突破并产业化,而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

 六、充电设施大规模建设仍然存在难度。

 停车场地物管配合度不高、建设用地落实难、企事业单位积极性不高等,是制约充电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也是全国各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此外,国家充电设施标准规范有待完善,充电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有待提高。

具体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专业部门作用,加大政策扶持。
 进一步发挥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推动作用,加大对本地新能源车企的支持,同时也可引进其他新能源整车厂,吸引优质的新能源零部件供应商落户配套。构建财政补贴资金运用监管体系,有效管理补贴资金的使用、调配、监督和效用评估,保障补贴资金的灵活性和公平、公正、公开。筹建新能源汽车大数据采集中心,既可以对安全事故进行监控,也对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充分运用上牌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消费刺激和引导。
 针对私家车上牌可以使用的政策包括:1、引导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径。区分不同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摇号中签率,纯电动、燃料电池摇号优先,下调插电式汽车摇号中签率。2、通过私家车牌的市场价格来变相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刺激消费需求。可以预计到随着广州市车牌拍卖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会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3、以家庭为购车单位,鼓励第二辆车购买新能源汽车。4、对新能源汽车也需要尽早研究总量调控对策,对新能源汽车上牌数量尽早进行规划,避免补贴退坡之前可能出现的大规模上牌,给市政交通带来压力。5、对新能源上牌车辆可以增加附加条件,例如汽车厂家销售汽车的同时,需落实充电桩的安装,带动全市充电桩的快速布局落地。

 三、扶持产业链发展,积极引进外资、合资项目。
 一方面对内资产业链的扶持政策要长期稳定,让整车厂和供应商形成稳定预期,不会为短期利益盲目过大生产投入,将精力更多投入在研发环节,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增强抵御外资冲击的能力。另一方面希望可以重点引入一些技术能力较强的外资、合资新能源整车、零部件项目,打造全国范围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中心,这样可以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逐渐形成工程师红利,最终转为成技术扩散效应,带动产业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园区,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争取在未来5-10年,能够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四、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补贴。
 新能源行业还属于早期发展阶段,更多的应用还是在商用车领域,消费者对乘用车的体验感普遍不高,还未形成真正技术成熟的新能源私家车产品。在这个阶段,盲目补贴消费端并不能真正改善新能源车的技术和质量。因此建议加大对先进技术的补贴力度,补贴要体现出差异化,对同类产品中参数较高或符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车型加大补贴,降低低端新能源车补贴。

 五、促进新能源技术多元化发展。
 从目前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多种技术路径各有千秋,行业发展方向与传统燃油车有较大区别,未来多种路径并举发展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广州市重视各种不同的新能源技术路径,重点引进各领域的头部企业,争取将技术研发中心落地广州。同时,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吸引优秀的科技创业团队将研发中心落户广州,通过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进行孵化、培育。

 六、多管齐下,破解汽车充电难问题。
 一是进一步形成政策合力。利用好现有公用场地设施,加大公共桩建设,私人桩建设要落实好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的要求,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增加运营环节补助金额。二是鼓励支持企业在标准、技术方面加强创新,加快大功率充电、智能充电、无线充电、移动充电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和示范应用,实现即插即充即付;推动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能量互动,有效平抑电网峰谷波动,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三是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鼓励多种途径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充电桩建设;支持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实现车桩协同发展。

 七、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宣传推广,引导消费。
 地方政府需要对消费者进行科普,排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误区,可以采用提供试用场地、科普讲座、策划新能源汽车省内旅行等活动的形式来引导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建议举办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展览要全方位覆盖节能汽车、环保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充电设施等产品,邀请国际知名汽车企业、零部件和充电设施供应商、代理商参展。展示前沿科技和技术成果,推动行业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总结,提供一个优质、专业、有特色的国际化平台,助力节能汽车、环保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商业化、规模化,促进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