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9-01-16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借鉴进博会经验,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增创我市扩大开放新优势的建议
提案者  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跃升世界第二和制造业迈向世界第一,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德国。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标志着上海会展业在国内的一骑绝尘。如何借鉴上海进博会及上海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尽快全面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2017年,我市重点展馆举办展会662场,全年展会总面积达989.6万㎡,仅次于上海(约1700㎡),居全国第二;全市重点展馆室内可供展览面积约67.6万㎡(琶洲地区45万㎡,其中广交会展馆33.8万㎡、保利展馆8万㎡),仅次于上海(近100万㎡)。
 一、存在问题
 (一)相比上海世博会,我市会展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战略定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海利用2002年筹办世博会的契机,加快发展会展业,在15年间室内展馆面积从15万扩大到近100万㎡,形成了浦东以新国际博览中心、浦西以国家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东西联动格局,跻身全球第三大会展城市,仅次于巴黎和法兰克福,其关键就在于上海在顶层设计上对会展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很高的战略地位,主要经验:一是将会展业作为上海打造“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支点;二是积极争取国家会展中心和进博会落户上海;三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配合国家进行主场外交;四是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发展新动力;五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国际展览集团、国际大展名展进驻,带动了产业链的集聚,加快了会展业的升级发展。
 (二)展览场地空间及硬件条件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会展业的发展需要,亟待转型升级
 一是会展场地空间不足,二是琶洲现有展馆条件与国际通行的现代展馆要求差距较大,三是会议功能不足,造成多个超大型展览无法增长、部分专业展被迫外流到其他城市、更难以满足新型产业和高端专业会展题材的需求。
 (三)会展业整体配套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琶洲会展中心区域缺乏物流货车轮候区,人流、物流、车流没有分流,交通疏解与物流规划严重滞后。二是缺乏大型会议和大型展览配套的会议、酒店、餐饮、停车、物流、交通等城市公共设施。三是会展宣传、政策扶持、通关协调、口岸签证等支持服务还不到位。四是展览场馆管理及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不高。
 (四)会展业整体格局亟待优化
 一是产业发展格局“展”强“会”弱严重失衡。二是办展主体格局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低。三是会展题材格局偏传统产业和综合型展会,新兴战略产业和细分类专业展比重偏低。四是空间格局上,局部过度集中、空间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展馆的布局不够合理。

具体建

  二、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提高站位,确立“优先发展会展业,建设世界会展之都”的战略定位。
 让广州会展业成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核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创新中心等中心工作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引擎。
 (二)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建立健全会展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制订促进会展业发展政策体系,改善会展业生存发展环境,建立我市会展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结合机构改革,以法定机构模式成立法定职责、企业化运作、专业高效的“广州会展业发展中心”(成都设立了会展局、深圳设立了400人规模的会展中心),
 (三)创新举措,优化会展生态链,解决会展格局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板
 1、对现有展馆功能组团进行升级,进一步完善优化琶洲地区会展场馆集群,在白云空港(结合广州北站高铁枢纽)或南沙自由贸易港(结合庆盛高铁枢纽)规划建设现代化会展综合体,打造以琶洲会展聚集区为主、南北双“引擎”的会展新格局。
 第一步是完善琶洲会展区会议、物流、交通等配套功能,建设以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为主的会议综合体(约20万平方米),琶洲地区会展馆面积达到65万平方;第二步是服务广州IAB产业及培育广州市特色展览品牌,在白云空港规划建设50万平方米的会展综合体;第三步是在南沙自由贸易港(结合庆盛高铁枢纽)为十年后建设第二个50万平方米大型会展综合体预留发展空间,确保广州在20年内保持“国际一流会展之都”的领先地位。
 2、大力发展会议产业,扭转“展”强“会”弱格局。做大做强广州会展品牌,提升广州会展产业整体实力。
 组建广州大型国企会展集团或由国企与境外会展集团合资组建大型会展集团,培育一批广州的会展办展主体,打造一批永久落地广州的世界级会展品牌。
 3、做大做强广州会展品牌,提升广州会展产业整体实力。组建广州大型国企会展集团或由国企与境外会展集团合资组建大型会展集团,培育一批广州的会展办展主体,打造一批永久落地广州的世界级会展品牌。同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通过资本运作、同类题材联合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整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材展、建筑展、工业展等,提高规模效应和影响力。
 4、重视会展经济与城市形象营销的关系,增强公共资源对会展业的支持和城市会展氛围的营造,探索会商旅文联动发展的可行性,推进信息互联、资源互用、渠道共享,实现整合营销融合式发展,共塑广州新形象。
 5、制订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吸引国际一流会展人才汇聚广州,解决目前会展专业人才教育不接地气,流失大、缺口大的问题,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
 6、针对目前展览行业办展手段单一、布展浪费严重和污染等问题,可考虑在扶持政策上予以倾斜,积极推动智慧会展、绿色办展模式的应用。
 (四)充分发挥广州会展业的先发优势,推进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会展联盟,整体提升广州会展业融入全球市场的跨境服务能力。
 一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展览巨头,吸引境外会展企业,鼓励优秀项目落户广州,打造会展总部经济。二是主动宣传推介广州会展业和会展项目、积极联系国际会展组织举办会议,如承办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亚太区大会等,提升广州在国际会展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三是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会展联盟,主动引导、协调、整合大湾区会展业的资源。四是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强化跨境服务能力,提升市场资源整合力和国际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