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十三届三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关于在广州南站商圈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
关于在广州南站商圈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中心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16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在广州南站商圈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中心的建议
提案者  新闻出版界
情况分析

   去年10月26日,广州市委张硕辅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时强调: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起点,围绕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等方面出新出彩。要求广州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主阵地建设,提升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传承创新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一)广州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中心的文化基础优势
   广州是岭南文化发源地、核心区和集聚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广州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时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非遗文化遗产众多,如:粤剧、咸水歌、醒狮、貔貅舞、鳌鱼舞、麒麟舞、木鱼书说唱、广绣、广彩、沙湾飘色、番禺水色等。广州的饮食文化也闻名全国,所谓“食在广州”,广州菜汇集广东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并不断地吸取我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又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广州还拥有包括太虚拳、南派花键、赛龙舟等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又以“番禺”较为集中,粤曲、广东音乐、飘色、醒狮和砖雕民间艺术项目入选国家和省市民间艺术项目,众多民间艺术团体活跃,擦亮了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文化名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加速,番禺因文化内涵标识度高,文化产业独具特色,文创力量多头汇聚,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
   (二)广州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中心的基础条件
   一是相关产业基础。近几年来,广东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这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广东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文化消费市场发达以及民间资本活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广州拥有全国领先且集聚度最高的演艺灯光音响行业。浩洋电子灯光、锐丰音响设备等一批专业舞台灯光音响设备享誉国内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这些都为演艺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是文艺团体活跃。广州拥有丰富的艺术表演团队。既有吸收各剧种特色,汇合南音、粤讴等形成的粤剧表演团队。又有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名,深得各国艺术界赞赏的广东木偶剧团;还有以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南音班、八音班锣鼓柜。民间演艺形式有:舞龙、舞狮、沙涌鳌鱼舞、咸水歌、龙舟歌等;可展示的传统艺术类别有:现代中国画派之一的岭南画派画作、号称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广雕、盆景作品等。
   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广州是一个极具旅游魅力的城市,别具风情的南国自然风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生机勃勃的现代都市新景观融为一体,旅游资源极其丰富。2018国庆黄金周,广东省共接待游客5049.6万人次,其中广州接待游客1472万人次。
   (三)广州市缺少对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展示和传承的平台
   一是岭南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不够。广州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但并未得到有效整合,大部分传统艺术表演队为分散的民间组织,没有相对稳定的经费保障、演出团队,缺少固定的演出平台,不仅威胁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还制约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是优越的地缘优势没有很好发挥。广州是岭南文化发源地、核心区和集聚区;广州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祖国的南大门,有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创办于1957年的“广交会”,是我国现在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划最大、商品种类最全的国际贸易盛会,这一“老字号”的广交会也需要新的活力。现代旅游,体会风土人情才是生活的真谛。如何借助我市的传统文化和各类优势,为广州发展增添新动能,使广州更具活力,更具影响力,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三是缺少一个全国叫得响的大舞台(演艺中心)品牌。广州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岭南文化这张牌,抢占大湾区的文旅至高点十分重要。目前,我们在将岭南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方面做得不够,也没有打造出独特的岭南文化旅游品牌,并通过旅游将发展经济与保护、传承文化统一起来。

具体建

   建议在广州南站商圈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中心,塑造一个富有广州文化品位的新时代旅游形象品牌。
   (一)以广州南站商圈为主,选址规划布局。广州南站因京广、广深港、广珠、南广和贵广高铁“五龙交会”的枢纽,呈现全国罕见的高密度发车和客流,2018年春运停靠动车组数量和日均发送旅客(30万人次)均居全国各大客运港站之冠。日前《广州南站周边地区规划修编》公示内容显示,该区域将重点发展IAB产业,包括智能康体、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将迎来大批总部经济落户。规划建设演艺中心符合这一规划方向。建议以传承岭南文化为目标,以舞台灯光为载体,规划用地5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演艺中心,打造融合传统文化演出、现代文化服务、美食广场及广州名优产品展示和体验于一体的高水平旅游文化服务综合体。
   (二)尽快组建筹备组,协调推进。建议组建由广州市分管领导牵头,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区以及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的筹备组,开展前期调研,研究可行性,拟定方案,协调推进。
   (三)探索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开发模式。
   一是政府给予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府提供政策和环境的支持,包括规划、选址、建设、启动资金、市场等都需要政府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政府宣传部门引导、扶持和鼓励优秀的创作团队创作更多具有感召力的舞台精品剧目。
   二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在投资机制上,应通过政府投入启动资金,然后引入市场开发主体,使用多元化的融资机制,保证产品开发所需要的资金;在市场运作上,培育良好的投资机制、精细的管理运行、有效的营销机制、出色的市场推广。在市场运营中,吸纳各文化团队加盟,参与大型艺术作品的创编及演出。具体操作层面考虑企业公司化的运营模式。
   三是充分整合岭南文化,注重艺术创新。开发创新,以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为主题,融合多种表演形式,在故事提炼、舞台打造、节目编排、音乐创作、服装道具展现、灯光印象设计等环节体现产品的文化和艺术特色;阶段创新,在市场运营期间对产品进行自我完善,或者根据市场变动和游客反馈意见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