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十三届三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关于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持续推动中小企...
关于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持续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16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持续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  广州市工商联
情况分析

   习总书记2018年10月视察广东时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并一直在想办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广州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创新活跃、市场先导性强、增长潜力大,一定程度上,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昭示着广州未来经济的发展潜力。但是,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阻碍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并未完全释放。
 一、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制约瓶颈。
 (一)中小企业普遍负担重。一是用电用地等成本较高。目前实体企业非生产区域的用电按照工业用电的价格执行,生活区、休闲区等用电活动实际并非工业生产活动,以工业用电价格收费加大了制造业中小企业负担;近年来广州营商环境相对较好,小企业聚集越来越多,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有出走倾向,因为用地成本高。二是税费负担依然较重。2018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200.41亿元,同比增长6.5%,缴纳税金957.73亿元,同比增加16.8%。如果用民营企业上缴税收/民营经济增加值衡量民营经济宏观税负,2018年上半年为22.8%,2017年为18.18%,2016年为16.59%,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民营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详见图1)。三是有些补贴政策落地慢,没有及时起到缓解中小企业负担的作用。调研中,有企业反映,挂牌新三板上市的补贴,研发投入后补贴等发放到位较慢,优惠政策“看得见、难触摸”。
 
 (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间接融资方面,目前间接融资仍是广州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渠道,但中小企业所获银行贷款利率大多是基准利率上浮,加上中间费用,整体利率水平超过10%,民间贷款利率更是高达20%以上。直接融资方面,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是成本较低且有利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融资方式,但我市创投市场不够活跃。我市现有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仅为深圳的1/6,其中市场化管理的公司只有一百家左右,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引才政策竞争力不足,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一是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技术人员评级渠道有限,许多中小企业希望摒弃以论文、学历来评价企业人才的老做法,转而通过专利获得量或产生的效益来评价企业技术人才。二是人才政策竞争力不足。广州在落户、培养等引才政策上缺乏竞争力。如对引进人才的落户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学历、社保、年龄等限制条件,人才落户耗时较长。
 (四)我市传统优势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受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我市顺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发展大势的深刻准确把握。但是有些传统优势产业中的中小企业也希望能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比如文化创意产业,2016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87.7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69%。再比如珠宝产业,目前番禺、荔湾、从化、花都等各区互动,形成了全球最完善的珠宝首饰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特色产业基地。但是,这些传统优势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受重视程度不够,如果市委市政府在重视IAB产业的同时也多重视这些传统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具体建议

 (一)加大降费减税力度。一是降低企业用电用地成本。将企业员工住宿、食堂、休闲等非生产区域的用电以居民用电价格计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在合规且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各区结合实际适当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定向降低土地出让价格,让优质的中小制造企业能留在广州、扎根广州。二是切实降低企业税负。对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费的中小企业,允许延期半年到1年缴纳,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建立我市中小企业宏观税负监测机制,引入第三方进行监测,遏制宏观税负上升势头。三是加快惠企补贴落实进度。改进新三板上市补贴、研发投入后补贴等惠企补贴的审核及发放机制,争取惠企补贴能做到当年发放或申请后半年内发放,及时缓解企业负担。
 (二)营造良好融资环境。一是构建政银企常态化协作机制,简化放贷手续,明确利率区间,充分调动市属商业银行积极性主动性,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型融资产品。加大力度支持各区政府牵头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鼓励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有效缓解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问题。二是支持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已经在主板上市的企业成立创投部门;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入专业基金公司管理政府引导基金的专项子基金,对子基金实施优扩劣汰,并以此吸引创投公司进驻广州,逐步繁荣广州创投市场。
 (三)改进人才引培政策。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改进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一线研发人才落户的年龄、社保等门槛设置。探索出台校企合作政策,支持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联合招生和培养。加大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联合创建博士后工作站、技能人才工作站。二是完善人才配套服务体系。探索按营业收入和纳税额向企业分配人才公寓、人才入户名额。三是优化人才评定标准。建议结合解决我市中小企业引才政策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建立试点,探索实施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简化职称申报手续和审核环节,赋予企业人才评定更多自主权。
 (四)支持传统优势行业再创新优势。一是帮助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并预留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部分专门面向本土中小企业。二是帮助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对传统优势产业在自主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给予一定补助。三是加快落实《广州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文化创意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