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十三届三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关于建设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
关于建设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为市民提供“一体式”服务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16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建设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为市民提供“一体式”服务的建议
提案者  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员会
情况分析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期间对广州提出“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指示要求,为广州未来城市发展指出重要方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提升广州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针对我市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布局分散、配置不齐、移交困难等问题,建议我市在社区配套设施规划上下足功夫,整合各类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提升我市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目前广州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各类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较分散、不齐全,影响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
 2.同一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选址也分散,给居民使用和机构管理带来不便。
 
 二、广州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由不同建设单位不统一地分散配建。
 2.设施规划和建设滞后。
 3.街道办权限和资源有限,后期配置难度大。

具体建

  三、关于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为科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的转型升级和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民、更人性化的服务,建议整合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市民中心),改变建设单位代建的问题,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社区服务,让社区居民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所有事。
 1.老旧社区——通过置换和“退二进三”改造,尽量集中配置。
 在土地利用比较紧张的中心城区和老旧社区,具体建设过程中,可依托区域发展现状,按照原市规划局2014年发布的《广州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建议将符合服务半径和人口规模要求的社区教育配套设施(中小学、幼儿园)、行政管理设施(街道办事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综合管理用房、派出所)、服务设施(政务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医疗卫生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文化体育绿地设施(文化站、公共图书馆、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社区公园)、福利设施(老年人福利院)、市政公用设施(邮政所、垃圾压缩站、再生资源回收站)、商业服务设施(农贸市场)等社区配套设施的现状(包括位置、土地及物业规模等)进行摸查,通过土地置换或整合的形式,通过三旧改造或依托学校扩建等方式,将各类配套设施整合在同一社区配套设施综合体内实施建设。在中心城区拟出让的土地中更要充分考虑社区配套设施综合体的规划和设置,整体统筹规划,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
 2.新社区——科学集约利用土地,“多规合一”,直接统一建设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对于新区和新开发的住宅社区,从规划环节就应考虑到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集中配置的可能,设置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将功能相近的设施紧密布局,建成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为辖区范围的居民所使用。同时,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还要根据居民办事和社区公共停车需求建设公共停车场,方便白天办事的群众停车,也帮助解决周围社区群众的停车问题;此外,还可增设母婴室、公共厕所等设施,最大可能为居民提供贴心优质服务。在较容易实施的新区(如开发区和南沙区)可先行先试,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多规合一”在社区几何中心、社区公园和绿化用地旁、公共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先选址规划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的位置及其规模,以便根据土地出让计划,分阶段配置,带动其他区域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的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若土地出让时,建设单位选择不配建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综合体,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费按“建安成本”10.5%计收,由市住建部门统筹建设,在规划地块建设总量完成80%前建设完成。
 3.通过”三旧改造”尤其是旧村改造,连片规划,统一建设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让村民真正成为居民。“三旧改造”能够与时俱进为城市腾挪更多发展空间,建议应在“三旧改造”过程中优先考虑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的配置,尤其在旧村改造过程中要通过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的建设,更好地营造社区文化和提供便捷优质服务,让村民真正成为居民,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4.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应由政府行政划拨供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同时移交。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建设的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便民服务。为避免委托开发商代建出现的一系列遗留问题,真正发挥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建议市政府国土规划部门统一划拨土地和规划,住建部门统一牵头建设,各区政府和职能部门全过程监督,统一移交给使用部门,更好地为市民服务。若片区规划已设置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包含其所在位置的地块整体出让时,也可带条件出让土地,要求建设单位限期内完成综合体的建设,并规定移交的时间,统一监管。
 5.建设网上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让社区服务“最多跑一次”。建议加强社区网络化建设,通过“线上”服务减少“线下”跑腿次数,让社区服务“最多跑一次”。
 
 提升广州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的作用,通过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体(市民中心)的建设,激发“老城市”的社区“新活力”,使社区居民只进一扇门就能享受“一站式”教育、行政、文化、医疗、健身、商贸等社区服务,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