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十三届三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关于将海珠广场片区打造成大湾区文创金...
关于将海珠广场片区打造成大湾区文创金融CBD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16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将海珠广场片区打造成大湾区文创金融CBD的建议
提案者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情况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期间,对广州这座老城市迸发新活力提出了殷切期望。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把省委的施工图细化为我市的项目书,完善“1+1+4”的工作举措,实施新改革、释放新空间、形成新动能、创造新活力。将海珠广场片区升级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创金融CBD,建设功能相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的金融集聚区,正是广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具体举措。
 海珠广场片区具有打造大湾区文创金融CBD的深厚基础。一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海珠广场坐拥传统中轴线与珠江交互的绝佳区位,具有“十里洋场”长堤的金融和商贸底蕴,融合传统与现代,汇聚文化和自然遗产,是老广州的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二是金融产业基础雄厚。越秀区金融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市1/2,拥有737家金融及类金融机构,以及人行广州分行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传统金融雄厚,民间金融领先,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三是文化、科创产业规模领先。以广府文化为品牌,以新闻出版、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拥有5个国家级、5个省级重大文化产业平台,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数达545家,全面覆盖文化产业十大类别,5个行业增加值均为全省第一。集聚科创之芯、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创新工场、中科院人工智能产业园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企业,形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创新创业园区”。四是产业空间载体优质。正在建设的星寰中心、丽丰广鹏中心,以及正在升级改造的万菱广场、广州宾馆、缤缤广场等多个高级写字楼,形成媲美珠江新城的高端空间载体。五是教育医疗资源丰富。高端的教育医疗资源对金融人才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全市著名中小学校和大型三甲医院近半集中在越秀区。六是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当前越秀区正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筹建工作已得到文化部认可,近期有望予以正式授牌。
 广州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一带一路,利用老城区优势区域的整体规划与提升,通过活化升级海珠广场片区,推动片区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将其打造成为广州传统中轴线振兴和老城区更新改造的亮点和标杆,实现老城不老,风华更茂。

具体建议

  海珠广场片区应勇当广州老城市的“动力源”和“试验田”。以文创金融定位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将老城区功能进行更新提升,激发地区活力,融合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发展需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创金融CBD,建设与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等功能相异、优势互补的金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打造老城区新活力的示范区
 海珠广场片区复兴、产业转型,需要修葺老旧建筑、优化交通、提升环境品质。
 1.列入市“老城市新活力”的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城区规划建设,聚焦空间品质提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制订出台片区产业发展导则和禁限目录,引导产业高端、集聚发展。
 2.出台产业提升区域的旧城更新政策。老城区发展乏力在于空间受限、载体老化、环境制约,建议对海珠广场片区等需进行产业转型提升的区域,适当放宽限高、提高容积率,赋予先行先试的城市更新试点政策,既兼顾历史城区保护又可腾挪高质量发展空间。
 3.加大财政政策支持。从市层面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专门的财政支持政策,为外立面综合整饰、道路修缮改造、交通疏导、园林绿化、产业升级等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全面提升海珠广场片区整体营商环境。
 (二)统筹整合物业资源,升级改造空间载体
 加大推进市属公有物业、市国有企业系统房率先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强化产业布局、城市环境一体化提升,打造设施先进、配套完善、宜居宜商的高端空间载体。
 1.协调下放市属公有物业。协调将市属公房和行政事业单位房屋,采取划拨的方式移交片区运营、管理,在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下,统一规划设计、建筑立面整饰、电力增容和管线建设等改造。
 2.统筹改造市国有企业系统房。通过合作共建、租赁等方式,统筹改造市国有企业系统房,重新规划产业用途,率先转型升级。
 3.清理整顿妨碍产业转型占地建筑。依法拆除侵占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的妨碍产业转型占地建筑,释放发展空间。对不规范的住改仓、消防设施不完善仓库进行整治,引导向外围搬迁仓库,分流仓储物流,梳理优质空间。
 (三)融入全球金融资源要素配置中心,打造文创金融CBD
 海珠广场片区以总部经济、民间金融街为依托已聚集了一大批金融及配套服务企业,但从机构规模、品牌优势及行业影响力上尚无法与国内外同等地区相媲美,需要腾挪、置换不适宜中心城区发展的低端低效产业。
 1.纳入市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项目。扩大金融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接一批重大金融创新事项和重大合作项目,在海珠广场片区试点建设高质文化、金融机构集聚地,积极协调银行理财子公司、资管公司等落户在海珠广场片区。同时,聚集一批会计、法律、咨询、信用评级等金融服务业态。
 2.建设立足华南,辐射大湾区的企业上市孵化基地。争取香港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等国内外知名资本交易市场华南区域服务平台(中心)落户,为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制造业等企业上市,提供资本市场培训、路演等功能,培育一批优质上市企业集群。
 3.大力发展创投行业。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由广州市牵头发起设立一支市场化、专业化的“大湾区科创大基金”,吸引一大批国内外专业创投管理机构和专业创投人才集聚,打造创新创投生态,迅速缩短与北上深杭等城市在创投行业的差距,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利用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契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历史性战略发展机遇,通过政策资金支持、空间载体升级、产业规划布局等一体化提升措施,引进一批战略型外向型的金融机构、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企业,培育一批优质上市企业集群,将海珠广场片区升级打造成为大湾区文创金融CBD,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为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区域金融中心贡献越秀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