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十三届三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关于扶持民营企业人才引进与孵化专项政...
关于扶持民营企业人才引进与孵化专项政策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16
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
标 题 |
关于扶持民营企业人才引进与孵化专项政策的建议 |
提案者 |
市青联 |
情况分析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人才是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才资源是社会活动的核心,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的关键。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实现社会进步、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民营企业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做好对民营企业人才的政治引领,促进民营企业人才健康成长。2018年12月4日,团市委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会上,广大青年企业家提出广东的人才政策相对薄弱;高层次领域人才依旧缺失,其中配套的管理型人才与服务型人才的人才政策相对欠缺;各类别、专业人才分配不平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客观需要。民营企业人才专项扶持政策亟待出台,当前正面临三大瓶颈:
(一)人才吸引力下降。广州拥有大量高校,是天然的青年人才储备库,但是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相比,在国外人才引进与国内人才孵化方面的政策支持则相对薄弱,使企业在国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和基层科研骨干的招聘上缺乏竞争力,面临较大的困难。
(二)人才流失率高企。高新技术人才是技术、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队伍趋于年轻化,自主性强,注重自身能力发展,易于流动。根据《中关村人才流动》显示,在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员工平均流动率高达39.8%,员工流失会不断加重企业运营成本,使企业留住高新技术人才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三)人才专项政策疲软。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相比,高层次领域人才储备量相对落后,尤其在IAB、NEM新兴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掌握重要技术的中高层次人才更为缺少。同时,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相配套的管理型、服务型人才也明显不足,人才开发与培养的系统性与长远性亟待提升。
|
具体建议 |
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以及配套政策的疑惑,为实现更好地引进并保留青年人才,推动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具体建议如下:
(一)提升营商环境舒适度。一是建议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继续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金融机构借贷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优惠利率,或者上调借贷额度,拓宽民营企业资金池,保障资金链条的稳健,为人才引进与孵化提供最直接的基础。二是建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行政审批流程方面开设专用通道,基于民营企业在全市企业中所占比例,在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率,进而为其人才培养提供外部支持。三是建议市财政局牵头,继续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一定倾斜,针对当前民营企业投融资艰难、就业压力大、企业占比高等突出问题,争取量身定制一系列税收扶持政策或措施,放水养鱼,使民营企业的灵活性、交融性能够更好地体现,促进人才吸纳、培育与交流,并最终服务于我市经济建设。
(二)提升人才落户安定度。建议市人社局一是分类别、分层次、分渠道制定民营企业人才引进(招聘)政策,对不同行业、不同档次、不同来源的人才进行甄别、筛选、吸纳,确保人才引进(招聘)能够实现定时、定向、定量、可测、可控。二是完善民营企业人才落户配套服务,对在企业内外履行管理职能或后勤服务的人员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对家庭做好人文关怀,在居住、学习、交通、医疗等方面提供适当的补助或便利,并最终让工作和家庭相互平衡,消除后顾之忧,安心落户,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三)形成人才发展长效机制。一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广州地区高校学科优势和办学传统,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设置,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前做好人才储备。二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有计划地引进民营企业急需和紧缺人才,特别是能够取得技术突破和创造性应用的高端人才。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大学的人才和智力优势、领军企业的人才孵化优势,推动产学研模式向纵深发展,合力培养创新型现代化、高层次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