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疫情常态化管理时代推进垃圾分类投放执行力的建议ym的提案 | ||
提案者 | 刘毅 | ||
情况分析 | 【案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每日产生的各类垃圾总量惊人,并呈快速增长趋势。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减少垃圾处置的数量,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实现绿色环保要求,改善生存环境状态,是当前全世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此项工作。 2019年,该项工作被纳入广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列入2019年市十件民生实事,出台了《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在全链条齐头并进的推进措施中,发动社会参与、提升垃圾投放水平是垃圾分类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环。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住宅小区等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被纳入了基层党建任务清单,纳入党员示范岗位创建内容。各小区纷纷撤销楼道垃圾桶,实施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党员在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发动、宣传和指导,严格按《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整体推进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此期间,垃圾分类工作获得广州社会极大关注,取得实质性进展,快速成为社区生活新常态,效果有目共睹。 但2020年初,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改变了社会生活形态,令大力推进中的该项工作嘎然而止,垃圾分类工作执行情况因此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弹。目前存在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厨余垃圾破袋投入率下降。 2)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投入状况不佳。 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是部分社区及居民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分类常识不足,执行不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二是相应监管不到位,没有奖罚机制,社区没有抓实抓细。 三是垃圾分类硬件设施便利性、有效性还存在问题。比如,有的社区使用的垃圾桶装入有盖箱体,但箱盖不能独立支撑,需垃圾投放人单手扶盖,单手破袋倒厨余垃圾,动作难度相当高。要么不能实现破袋扔厨余垃圾,要么垃圾桶不能入箱体,夏天的气味、蚊蝇以及雨天都会造成比较大的环境影响。有的社区使用智能垃圾桶,由于智能感应控制装置技术的不成熟,感应不灵敏或坏了没能及时修理,投放垃圾者只能无奈地把垃圾堆放在垃圾房旁边,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则很难明白该如何操作才能实现感应开门。 去年我市对此项工作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一旦疫情期间的错误投放形成新的习惯,将来破除障碍的成本会非常之高。目前我市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亟需择机再次启动垃圾分类强制推行力度,保护之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升社区垃圾分类执行力。 |
||
具体建议 | 加大垃圾分类投放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提升制度执行力。 一、加强社区垃圾分类科学常识的宣传普及。采用多种形式在社区加大宣传力度。如成立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的宣传小组,持续一段时间在投放现场宣传,定期开展分类小讲堂,在社区宣传栏宣传分类的要点等等。同时,走进垃圾分类收集点、社区居民户,调研垃圾分类存在的困难,研究解决处理办法,以形成更广泛的垃圾分类共识。 二、加强垃圾分类实施的指导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垃圾分类专职巡回指导员;或建立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伍;或沿用疫情之前的方式,以党建引领的形式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提供垃圾分类服务指导工作。 三、加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监督,建立奖罚机制。重点强化对住宅小区的指导监督,聘请社区监督员,对垃圾分类进行严格监督。 四、加强垃圾分类硬件设施便利性、有效性的研究与改进。 |
关于疫情常态化管理时代推进垃圾分类投放执行力的建议ym的提案
时间:2020-06-05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