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建设广州“从化香米”综合示范基地,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时间:2020-06-06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建设广州“从化香米”综合示范基地,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者 朱永红
情况分析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丰歉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民生福祉。广东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消费地区,但其水稻生产规模及产业水平与此并不匹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化,粮食的质与量需求与日俱增,广东加快粮食生产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广东省香米产业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水稻产能不足,“走不出去”。在过去几十年,我省的水稻产品受传统模式影响,销售渠道以地头收购、渠道批发为主,市场相对局限。二是水稻的公共品牌尚未建立缺乏长远的品牌规划,无法获得品牌赋能增值。
2017年中央一号文提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以来,实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如: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赣南脐橙等,均能快速带动农产品溢价20~30%,直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阶。
广州市作为领南省会,并不乏良好的农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从化区是广州最大的水稻种植区,香米种植历史悠久,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一直以来,从化区政府非常重视水稻产业化建设,其中起点较高、规模较大的“从化香米”项目已成为今年的重点农业项目。开发主体广州和稻丰公司,初步建成了占地1000亩的香米产业园区;上半年实现全区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并投入香米耕种面积达5000亩,下半年将超过一万亩,全面实现香米产业科研、培训、种植、生产、加工、收储、物流、营销全链条的规模集约化、品质标准化和技术现代化,进一步形成香米产业的“总部经济”,直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工程。
具体建议 为进一步有效整合我市“多而散、小而弱”的农业资源,快速提升我市农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农业消费大市”向“农业增值强市”的变身。笔者建议:以打造“从化香米”综合示范基地作为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品牌农业的长足发展。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一、树立标杆。高标准打造“从化香米”的“三品一标”产业综合示范基地。示范性基地建设是地区农业品牌的基础。从化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具备发展农业“三品一标”(“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标”即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基础。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才能沉淀出精品香米公用名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牵引全市乃至全省粮食种植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二、硬件承载。以发展的眼光和要求,全面升级、重新规划“从化香米”重点项目的路网、河道、水电交通等必备的市政配套设施,并加速建设落地。为“从化香米”综合示范基地能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态,形成复合经济和规模效应,市政府尽可能创设其充分而必要的硬件基础。
     三、服务支持。加强政策引导和政府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全方位为实施“从化香米”项目,创设低门槛、高效率的政务绿色通道,营造宽松创新的投资环境。
     四、创建市场。按照“名品”形成“名市”、“名市”催生“名品”的思路,规划立项并建设以“从化香米”为核心的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现代物流新业态,形成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充分依托电子商务,实现全球信息互动及产需对接;做到“米香不怕巷子深”。
     五、机构融合。建议以市、区一级的政府主管部门、“从化香米”开发单位、农村合作社、研发机构等作为主体,成立全区的“农业产业化促进会”。政、企、农共同制定地区香米品牌发展规划及香米产业化规程。高起点、全局性、标准化构建香米产业上下游链条和质量标准体系。
     六、资金扶助。健全扶持品牌农企发展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建议市政府逐年增加扶持地方品牌农业发展的财政预算和金融贴息补助;  把扶持我市农产品名牌创建作为帮扶的侧重点,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和金融政策的杠杆作用。
     七、品牌宣传。把“从化香米”品牌宣传列入政府性或公益宣传内容,利用广电、报刊、网络等融媒体,政企合力,深度挖掘大广州花城及从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注入地方文化特色,丰富品牌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共同打造我市现代化农业的精品名片,将品牌农业效应做优做广,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