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持续升级的建议
时间:2021-01-26    【打印】 

台盟广州市委员会

  内容摘要: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目前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优化政务审批流程,推进电子税务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打造公平公正网络营商环境。目前区块链应用于改善营商环境存在:产业集聚性不强,行业标准缺乏,缺乏自主创新的机构和人才,基础数据平台不完善,应用场景少,应用条件制约因素多等困难。建议:一是推动广州市区块链产业集聚发展,依托行业协会尽快制定行业标准;二是加速推进区块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和关键技术攻关;三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口,促进重点领域区块链应用的发展;四是加速区块链与其它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客户体验。

  一、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现况
  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一期年度营商环境报告——《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便利度进行了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度名列全球第31位,相较于上一年度的第46位提升了15位。这也是中国营商环境排名首次进入全球前40位。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将中国列为过去一年中营商环境改善度最高的10个经济体之一。
  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自2018年起,迭代推进营商环境1.0、2.0、3.0改革。但是,相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广州市“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来说,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办事难”现象仍然存在。政务服务“信息孤岛”造成各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二是部分审批流程仅是表面简化,实际审批的各项材料精简有限。三是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仍然存在,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管不到位。四是政府政策稳定性,公平性以及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应用区块链技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途径
  积极开发和创新区块链技术在优化营商环境场景中应用,可以为发展可信政务、可信商务、可信社会,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提供更多可能。其具体途径有:
  (一)依托区块链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数据安全共享,优化政务审批
  例如广州黄埔区率先打造全国首创“区块链+AI”商事服务新模式,率先推行涉企证照“44证合一”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天办、一键办、离岸办”。
  (二)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技术,可以推进电子税务和电子发票应用
  区块链技术突破了传统发票对客户端、税控器具的要求,不再对票量、票额进行限制,更有效避免了虚开发票、虚假发票、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的风险,让发票回归商事活动凭证的本源。
  (三)利用区块链认证技术,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区块链技术具有确权功能。广州市海珠区公证处2019年8月上线了区块链取证公证平台,可以对权利人的作品进行实时确权。解决传统版权维护过程中“网上预约难、等待时间长、材料准备多、获证时间长”四大难题。
  (四)利用区块链去特权化和可追溯特点,可以打造公平公正网络营商环境
  区块链的应用,可以依托强大的网络取证技术,实现对各类涉网证据进行快照取证、录屏取证、过程取证、移动端取证的自动固定,极大提升网络公证的效率和营商环境公平性。
  三、区块链应用于营商环境存在的困难
  (一)产业集聚性不强,行业标准缺乏
  目前,广州已拥有5个区块链产业园。但是:一是区块链产业园运营时间短,空置率高,企业同质化竞争明显而产业集聚性不强。盈利模式上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还比较大。二是没有国际公认的区块链体系标准,区块链测评认证指标仍需完善。三是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监管充满挑战,也需要制定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及约束。
  (二)缺乏自主创新的机构和人才
  一是目前缺少以高校系统课程体系为代表的区块链专业培训机制;二是社会层面培训机构数量少,课程质量良莠不齐;三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使得场景适配的效率偏低。
  (三)区块链基础数据平台不完善,数据互联互通有待进一步加强
  区块链技术涉及多方实体数据互联互通,需协调多方机构进行应用落地及推广,如政务、物流、供应链、溯源等领域,参与主体较多。目前,各主体之间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信息“孤岛”和“烟囱”情况仍然存在。上述应用场景未能在全市开通推广。区块链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和协调难度仍比较大。
  (四)区块链应用场景和技术发展条件制约因素多,影响客户体验
  一是有些政务区块链应用仅限于某一环节,未形成闭环。二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目前仍存在较多制约因素。主要有:数据量大,存储量大,对硬件设备要求高;数据节点多,导致数据对比效率低下,耗时长;应用技术门槛高,不够便利;数据对兼容性要求高,同步限制多,验证不易实施。
  四、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推动广州市区块链产业集聚发展,依托行业协会尽快制定行业标准
  首先,加大力度引进行业内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区块链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加强合作,构建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成立广州地区区块链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及研究院,推动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合作,加快区块链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其次,依托广州区块链行业协会,推进成立区块链相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积极对接ISO、ITU等国际标准组,尽快出台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标准,加快制定参考架构、区块数据格式等基本标准,规范相关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积极参与区块链领域国际标准化权威组织的工作,主导或者实质性参与区块链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第三,从法律层面对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应用层面加以引导和约束。结合区块链整体系统运行的特征,从软件安全、存储安全、业务性安全等多个方面出台法律法规,防范新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并及时洞察技术潜在的弱点与漏洞,改进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手段。
  (二)加速推进区块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和技术攻关
  创新区块链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广州高校集聚特点,鼓励相关高校增设区块链技术应用相关专业与课程和建立区块链实验室等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养区块链高级技术人才。依托产业科技园等创新基地开办区块链技术社会培训机构,加速培养实用型人才。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人才的合作交流基地,促进港澳区块链专家来内地交流、就业。加强科研机构、重点企业、高校等多方合作,推动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存储等区块链关键技术攻关。
  (三)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口,促进重点领域区块链应用发展
  大力推广黄埔区、南沙区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依托区块链基础平台:一是推进开办企业涉及的各部门业务数据上链,推进申请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就业和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预约银行开户等事项的融合办理;二是开发企业生产经营后续环节应用,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链条便利化服务;三是加强政务服务领域中区块链应用落地,在不改变原来审批流程的前提下,以“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为目标,通过证照链、认证链、事项链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建立数据调用的互信共认机制,打通“数据烟囱”,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四是通过政府采购等行为,引导资金和政策向区块链应用开发创新企业倾斜,以支持这些企业发展和创新技术的应用。
   (四)加速区块链与其它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客户体验
   一是加速推进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以及区域数据中心建设投入,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区块链本身部署在网络之上,其运行机制依赖于大量实时的数据通信,对网络设施具有较高要求。随着分布式节点数量的增加,未来区块链的广泛应用对算力的需求将会大幅提升。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显著提升数据的全链条处理能力。
   二是加速推进区块链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加速产业应用落地。通过融合,推动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发展,突破区块链自身技术瓶颈,提升交易效率,从而拓展区块链3.0时代的赋能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