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政协委员话民生|广州部分地铁站“如厕难”?政协委员这样说
日期:2022-08-11
日前,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化馆研究员崔冠星和市政协委员、大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祥富来到《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围绕地铁站点卫生间配置的话题,一起探讨广州地铁如何做到“站站有厕所”,解决市民出行的如厕问题。
(点击音频,听详情↑↑↑)
(左起依次为市政协委员黄祥富、主持人林海婷、市政协委员崔冠星)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西姆曾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厕。公厕怎样,城市文明就怎样。”公厕,是一座城市服务功能的标志,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缩影。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2018年,广州启动“厕所革命”。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共完成了4450座公厕建设任务,其中,新建1280座,升级改造3170座。全市各类公厕数量已达11313座。这些公厕极大地解决了广大市民的如厕难题,让市民“方便”更方便。
作为市民首选的几种出行方式之一,地铁承担了广州市主要公交客流运送任务。据广州地铁集团发布的2021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广州地铁2021年线网总里程突破600公里,全年共运送乘客28.34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776.45万人次。运营线路里程排名国内第三、世界前五。
自2013年开通运营的广州地铁6号线首期工程(浔峰岗至长湴)首次配建公共厕所起,后续新建线路全线车站均设有公共厕所。但2013年以前开通的地1、2、3、4、5、6、8、广佛线等8条建成开通较早的线路只有部分站点设有公共厕所,市民在其他未设置公共厕所的站点需要寻找市政或商场公共卫生间如厕,便利性大受影响。
根据广州地铁官网公布《广州地铁卫生间和母婴室信息》,广州地铁车站包含广佛线,只有150个车站配置有卫生间,地铁站出口附近有市政或商场公共卫生间的有26个车站。广州如何做好地铁的“厕所革命”,解决广大市民如厕难问题,进一步增强市民的舒适感和幸福感呢?本期节目一一为您解答!
一起回顾节目精华片段
主持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地铁公共厕所的配置问题的呢?
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化馆研究员崔冠星:市民参与文化活动与公共交通是密切相关的
“我在广州市文化馆从事音乐创作,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包括与音乐相关的赛事、讲座以及部分惠民演出。”崔冠星表示,他们曾举办过与亚运会相关的演出、广场舞比赛、合唱比赛等。
时间久了,崔冠星与参加活动的市民渐渐熟络起来。她在与市民沟通时得知,他们在参加文化活动时普遍会乘坐交通工具,有时候他们需要乘坐公交车和地铁才能到达目的地。“有时候,市民出地铁站后,需要走一公里左右才能到达公交车站,十分不便。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快了,大家都希望节约时间成本。就此现象,我曾提出过关于完善广州公交车与地铁站接驳的提案。我希望市民出地铁站后,200米内就能换乘公交车。”崔冠星表示。
除了关心地铁与公交车的接驳问题,崔冠星还注意到,市民日常出行主要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的地铁,并非所有车站都配有洗手间。“如厕是市民的刚需。无论大家在什么时候乘坐地铁都有可能有这个需求。我在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时,会明显地感觉到地铁洗手间配置还有改善的空间。”她说。
“我在调研的时候发现,广州地铁有一些线路已经配备了洗手间,但是还有一些站点没有配备。”崔冠星认为,要做到地铁站站配有洗手间,才能有效解决市民出行如厕难的问题。
市政协委员、大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祥富:
“我在大学待了20多年,大家都叫我黄教授。在博士毕业两年后,我决定重新寻找自己的舞台,我开始创业,开了一家农业公司,从事花卉引进和研究工作。”黄祥富称自己是一名花农,
“从专注最美的花到关注老百姓最实际的问题,其实是源自我的观察和体会。我喜欢跑马拉松,在各个城市出行时,我主要乘坐当地的地铁。我去过昆明、成都、西安等城市,我发现有些地方已经做到每一个站都有卫生间。”黄祥富指出,广州地铁拥有巨大的客流量,它的公共资源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黄祥富委员说,让他关注地铁卫生间配置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一条新闻。报道讲述的是一位40多岁的家长带着小孩乘坐地铁,过程中,这名家长内急找不到厕所,加上喝了酒,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就地解决了。
“有网友指责这名家长没有素质,他们说地铁站出口附近几百米会有厕所。我觉得大家熟悉的站可能熟知厕所的位置,我们对其他地铁站周围的环境是不了解的。不能完全指责这位家长。”他认为,这也反映出地铁配置洗手间的急迫性。
主持人:您认为应该如何完善地铁的公共厕所配置呢?
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化馆研究员崔冠星:地铁每个站点配建公共厕所
“随着18号线首通段的开通,广州地铁目前有15条线路589.4公里地铁线路投入运营。2021年1-8月,承担广州超59%的公交客流运送任务。”崔冠星认为,拥有庞大客流的广州地铁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重要的民生问题。市民在出行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如厕的需求,所以她认为地铁站需要每个站点都配建公共厕所。
“我们在调研的时候了解到,广州地铁一号线在1999年开通,当时可能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大家没有特别的关注和在意卫生间配置的问题。那时的一号线还没有屏蔽门,改造后,现在的一号线已经全部加装了屏蔽门。对于站点洗手间配置的问题,我觉得可能也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但是按照现在市民出行的需求,我觉得应该站站都配洗手间。”崔冠星表示,面对市民的刚需,有关部门在现有的基础上作出努力。她表示,地铁部门可以先在某些站点设置移动洗手间,暂时解决群众的如厕问题,再慢慢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建设一个符合要求的洗手间。
市政协委员、大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祥富: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根据行驶距离决定几个地铁站配置几个洗手间。地铁不像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可能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休息区,这是可控的。然而在地铁站里,市民在每个站点上下车时都有可能有如厕的需求,那么不是50%的站点配设了洗手间就足够了,每个站点都是独立的,所以我认为这个卫生间确确实实应该站站都配,而且应该是标配。”黄祥富说。
他认为,广州作为国内一线城市、国际化大城市、“大湾区”核心区城市,应该加紧改善广州地铁车站卫生间的配置,解决广州地铁乘客基本需求,为广州地铁的乘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主持人:针对部分地铁站点建设洗手间的难题,您有哪些可行的建议呢?
市政协委员、大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祥富:提高站点空间利用率或许是一种办法
“对于早期建设的地铁站点,大家普遍觉得配设洗手间的难点是空间不够。人都挤不动了,没有地方配置洗手间。”黄祥富发现,地铁站一些非必要非刚需的设施已经没有了,比如一些便利店。相比之下,他认为洗手间更为重要,地铁站在空间的利用上可以下点功夫,为洗手间的配设创造条件。
黄祥富表示,有关部门可以在地铁站现有的空间下,尝试找出适合建设洗手间的空间。“建设洗手间还需要考虑排水、资金投入等难题,我们都可以理解。而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关部门需要尽力解决,这是关乎民生的问题。”
此外,黄祥富认为显著标识和指引是必不可少的。他指的是实体化的标识。“现在很多人喜欢看手机导航找洗手间,但是这对于老年人或者其他弱势群体来说是困难的,这无形中带来了不少问题。他们出行更加不便,如果人有三急,他们需要扫二维码查看指引或者打开手机导航,这就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为此,他建议地铁部门分线路、分批次为每条线路的每个地铁车站配建卫生间,如果老线路地下一时不能配建,可以在进出口适当位置配建,并在车厢或通道等设置显著标识和指引,乘客可以很容易找到,方便使用。
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化馆研究员崔冠星:
崔冠星委员表示,部分旧线路若受地理条件等因素限制,难以在地铁站内配建,地铁部门可考虑与市政等部门共同协调,在地铁车站旁建市政公共厕所或与联通地铁商业场所合建公共厕所。个别站点若由于站外环境因素无法实现联合配建。建议安装简易移动式卫生间,解决有急需的市民之烦恼。
“我在一些地铁线路上看到整条线的洗手间分布图,清晰明了,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崔冠星委员指出,在配置了洗手间的地铁站,她建议有关部门逐步提升地铁内公共厕所设施建设的水平,让服务水平会更细致化、人性化和精细化。
“地铁可以配备紧急呼叫器、厕位扶手、挂钩、女性用品应急盒等便民安全物品,设置智能化管理系统,显示厕位占用情况,监测室内氨气等指标数值,自动报送设备故障信息等,有条件的站点应配建无障碍卫生间。”崔冠星表示。
对于地铁洗手间的面积,崔冠星委员认为,地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老百姓到了地铁都需要上洗手间,但是地铁至少要有这个能解决市民需求的设施。”(广播全媒体记者 卢智杰)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2022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