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政协委员话民生|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饮食文化传播基地

日期:2024-09-13     

  日前,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金易策划传播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州金交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剑涛,荔湾区政协委员,广东中科索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任川来到《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一起探讨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饮食文化传播基地。

(点击音频,听详情↑↑↑)

  (左起依次为荔湾区政协委员李任川、主持人林海婷、广州市政协常委张剑涛)

  广州美食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时代,已经形成独特的岭南饮食。明清时期,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城市,“饮食之胜,歌舞之多,过于秦淮数倍”。到了近代,餐饮包罗万象、融汇四海,南北风味并举、中外名吃俱全、高中低档皆备,“食在广州”之名著称于世。“食在广州,味在西关”是广州的重要城市文化符号,款式多样的粤菜、独具特色的岭南饮食习惯令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而荔湾区遍布广州各式地道美食,“食在广州”可谓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中,位于荔湾湖畔、泮塘路上的广州美食园从荔枝湾涌经仁威古庙,一直延伸至中山八路,体现了“食在广州、味在西关、源自泮塘”的品牌形象,是历史最悠久、广州地道美食最齐全的地方之一。这里进驻了众多享负盛名的饮食老字号,包括广州酒家、泮溪酒家等知名品牌。这个集合了广州地道美食的园区外还集聚了许多具有老广州味道的小吃,比如凌记濑粉、莲香楼。这里是许多想要体验地道广州风情的游客的“打卡”胜地。基于现有的条件,广州美食园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完善交通设施,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饮食文化传播基地呢?本期节目一一为您解答! 

一起回顾节目精华片段↓↓↓ 

  主持人:哪些广州美食让您印象深刻? 

  广州市政协委员张剑涛: 

  “我在广州长大,对于西关的美食很熟悉。我想分享几样比较有特色的广州美食。说起春卷,大家可能觉得它很平常,现在不少茶楼都有这道菜。我小时候吃的春卷和现在的春卷是不一样的,它的馅料里有芽菜和五香粉,口感和味道都是不同的。以前卖春卷的档口还会卖薯饼和锅贴,香味可以飘很远。”他说。 

  张剑涛还分享了一道广州传统美食——云吞面。“我以前经常在恩宁路吃云吞面。那时的面档没有固定的档口,当地人会推着小车在街边叫卖。面的种类很丰富,有猪手面、斋面、牛腩面等。那时的竹升面非常弹牙,没有碱水味。” 

  荔湾区政协委员李任川: 

  “我对西关的美食印象深刻。特别是广州的泮塘路,这里是聚集了不少地道的美食店,成为不少游客来广州游玩的地方。如果有朋友来广州,我会推荐他们到泮溪酒家、广州酒家、向群饭店等广州的老字号品尝地道的广州美食。”他表示。 

  主持人:广州美食园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荔湾区政协委员李任川: 

  “广州美食园位于荔湾湖畔、泮塘路上。现有餐饮企业共45家。主要经营粤菜、广州小吃、特色手信。广州美食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理念,如园内各种食材、调料、厨具等供应,并有集中采购和统一供应商来负责进货,有不同风格的餐厅餐饮品牌,丰富多彩,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李任川表示,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广州美食园还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整个美食园全长300米,店铺林立,但是产权相对分散,各店铺的招租及经营各自为政,整体缺乏协调指导。园内的公共空间显得逼仄,占用公共区域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美食园内行业混杂,整体业态杂乱。在招商引资方面,园区缺乏完善统筹和规划。他发现,在街道的各段没有进行有效的产业搭配,园区店铺主要以饮食为主,缺乏吸引人气的时尚娱乐景点。游客往往吃完就走,没有可逛可玩的去处。 

  广州市政协委员张剑涛: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首先关注园区的外观。作为一个旅游景点,靓丽的外观是吸引游客前来游玩的重要条件。我发现园区内的部分建筑的外立面还缺乏改造,比较老旧。沿街的餐饮店人气不错,然而整体的感觉与园区的品质提升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部分餐饮店的菜品质量还需要提升,出品存在不稳定的现象。卫生情况也是商家需要注意和提升的一个方面。”张剑涛表示。 

  “我们还发现,广州美食园的交通建设存在问题,这会影响市民游客的出行。这里附近几条道路路面狭窄,停车位比较少,人流较多的时候塞车严重。此外,园区周边的公共交通尚待完善。直达泮塘的公交线路只有2条,步行到地铁站需要15分钟左右,时间较长。”他表示。 

  主持人:您有什么建议呢? 

  荔湾区政协委员李任川: 

  “我们可以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由街道、业主、商户等多方组成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和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管理委员会制定规章制度和改进方案,申请在美食园内设立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工作站,协助将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提交给相关部门,共同推动美食园市场的整体发展。”他提出商铺租赁收储模式,即将租约到期的商铺提前收储,按照规划中的定位进行改造,设定相应的招租条件对外招商。 

  “在特定的节日,我们可以策划街区的品牌宣传和促销活动。商家可以共同举行促销活动,通过联合广告宣传手段增加曝光,联合设立积分等模式,提高消费者的关注度和买家意愿。”此外,他建议园区商铺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购物和预订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提高商业街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广州美食园毗邻永庆坊,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我们可以积极引流,提升园区的人气。一是在部分老字号的饮食企业内设立粤剧专场,发烧友专场等活动,让游客可以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欣赏到粤剧;二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与粤剧博物馆等共同创立广州戏剧文化节,节日期间在美食园、永庆坊等开展联动,推广相关IP产品,与美食、粤剧、陶瓷等等具有西关特色的元素,制作成广州美食园、永庆坊特色纪念品。三是结合夜间消费新业态,在美食园内推出灯光节,夜宵节等活动,以各类主题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游玩。”他建议。 

  广州市政协委员张剑涛: 

  “我觉得园区可以增加业态产品内容,活化利用中间路段物理空间。比如引入相关商业街区运营咨询公司,号脉目前广州美食园商业整体经营的存在问题,对园内的道路、交通、产业等进行规划,寻求合适的产业搭配,统一开展招商,补齐短板。目前,广州美食园道路问题复杂,荔湾湖公园北面是泮塘路,南面是龙津西路,我建议统一命名为泮塘路,实现统一化管理。另外,园区可以打造美食、娱乐、休闲一站式的广州美食园,引入古玩城、荔湾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粤菜博物馆,介绍粤港澳大湾区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色。”张剑涛建议,园区可以统一路边的部分招牌,桌椅的设计,提升整体形象,打造以社交为核心,创造不同场景与体验的餐厅模式。 

  他认为,园区可以进行统一招商,引入与现有业态互补的商业项目。他发现,现有龙津西路中间路段没有商店,这些位置可以引入特色文娱项目,如非遗文化相关的手工制造坊等,为旅客提供特备的娱乐氛围。“我们还可以探索建立创业型社区模式。为有意向入驻的商户提供服务。一方面,可以引入相关咨询团队,对美食园内的人流、产品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相关数据为商户提供创业咨询。另一方面,提供会议室、合租办公室等场所,为商户进行团建、约见客户等提供方便,定期举行供应商、商户、业主等的聚会,为新入驻商户提供资源。” 

  对于园区的老旧建筑,他建议进行逐步改造,将园区打造适合民宿行业发展的业态,为旅客提供富有西关特色的民宿,让旅客能够深入生活中感受到西关文化的特色,了解西关文化的底蕴。

  文: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记者 卢智杰

  来源: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