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政协委员话民生|三甲医院携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一体化互助医疗体系

日期:2025-07-23     

  日前,广州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州医科大学基层委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邓方阁,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吴文起,来到《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一起探讨如何打造“一体化”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助医疗体系。

  

  (点击音频,听详情↑↑↑)

  

  (左起依次为广州市政协委员吴文起、主持人吴央央、广州市政协常委邓方阁)

  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推进医疗优质项目下沉,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今年,广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印发的《广州市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提到,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构覆盖率达90%。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广州市民在家门口便能够就医看病,不出街镇,即可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2年起,广州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为示范中心,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分中心,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试点,建立“1+3+19”三级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示范体系,探索建设单病种分级诊疗体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病症都可以在镇街诊治。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卫生院在2024年成为全国唯一通过卒中中心认证的卫生院,这也是该院继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又一次通过国家级认证中心。2024年,广州84%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 

  据了解,2023年,广州市获批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截至2025年5月,广州已统筹规划建设18个医疗集团,覆盖全市11个区,旨在通过医疗集团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集团内二级以上医院须将本院号源优先向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开放,吸引群众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在基层设立名医工作室和联合病房,派专家下沉坐诊和带教查房,指导开展适宜技术和新技术新项目,满足居民“在家门口看专家”的需求。 

  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等12家医疗集团牵头三级医院已将号源下沉基层家庭医生团队。广州市已经建立起200个市、区、街(镇)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名中医工作室比例达93%,通过名中医定期下基层出诊、开展学术讲座、视频宣教、参与疑难病例讨论等,培养基层继承人近300名。可以看到,广州市近年推行的“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助医疗体系”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水平,起到互助共享作用呢?本期节目一一为您解答。

 

  一起回顾节目精华片段↓↓↓ 

  主持人:广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发展情况如何呢? 

  广州市政协常委邓方阁: 

  “广州有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联合开展疾病筛查,做得比较好。比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起了一个关于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早期防控的项目,与医院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我们医院的医生会定期到社区医院为居民进行肺功能筛查,让附近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邓方阁表示,该项目的相关检测是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指导下完成的。三甲医院会派出专业人员到社区进行检测,或者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测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广州市政协委员吴文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本身就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珠区南石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中心的医疗水平还是不错的。我们医院泌尿外科、骨科、呼吸科等专科的医生会定期到南石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方便附近居民就医。”吴文起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很多公共医疗卫生工作,比如说打疫苗、老年人体检、家庭病房、阿尔兹海默病筛查、大肠癌筛查等。 

  “我们发现,有的患者生病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三甲医院。实际上,很多常见的慢性病检查是完全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诊疗。另外,有的市民会认为三甲医院的医疗水平比社区服务中心好,所以无论大病小病,他们都往三甲医院跑。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我们需要多做普及工作,让市民了解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到底是怎样的。”他表示。 

  主持人:目前,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联系存在哪些问题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吴文起: 

  “我们调研发现,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互动不太够,比如病历存在不互通的问题。有的患者在我们医院看病多年,他们的病历、检查报告等信息都存在医院的档案里,医生在诊断时能够及时查看。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诊断。然而,当患者来到社区医院,医生却无法查看患者在其他医院就医的记录,这就导致患者要重新向医生讲述病情,或者重新做检查,这就非常影响就医体验了。”吴文起表示,三甲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各专线之间,在针对居民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过程中互动较少,在疾病筛查中精准性不佳,在疾病管理过程横向比较多,纵向动态跟踪管理少。 

  他还提出,三甲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日常诊疗和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健康数据碎片化严重,利用率极低,其中的原因是两者之间的联通缺乏相关支持手段。同时,目前已有的疾病风险筛查的量表和模型针对单一个体或部分人群开展筛查,效率低,受益面较窄。 

  主持人:对此,您有哪些建议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吴文起: 

  “我认为首先要有政策支持,我们的上级卫生管理部门可以要求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到社区医院进行帮扶,细化相关的制度,让制度落到实处。同时,我们要建设一体化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助医疗体系大数据信息平台,统一梳理业务流程。我们要建设以患者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患者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需求。”吴文起认为,相关部门还要对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进行规范,实现基础数据的唯一标识和一致性,满足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助医疗体系内各成员单位互联互通需求。 

  吴文起还建议,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业务融合服务。“除了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横向业务融合,我们还需加强纵向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业务融合服务,依托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助医疗体系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与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及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等其他专业条线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业务协作。 ” 

  广州市政协常委邓方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会诊也越来越方便了。在这个互助医疗体系中,我们三甲医院的专家可以通过远程会诊与社区医院联合起来,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疗。”邓方阁认为,一体化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助医疗体系大数据信息平台可以依托新兴信息技术,如5G、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辅助诊断,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信息,智能推荐疾病列表、治疗方案等,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这样做能够有效降低漏诊或误诊率,减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担。

 

  文: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记者 卢智杰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