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羊城派》:【有事好商量③政府推】彰显社区独特精神内核,构建多元共建共享格局
日期:2025-10-09
本期话题:建设口袋公园,打造优美绿色空间
截至2024年年底,广州全市建成口袋公园428个,弥补了中心城区大型绿地分布不均的不足,为市民营造了“家门口”的高品质绿色休憩空间。对标国家《关于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建管并重、功能复合”的目标,广州市口袋公园建设管养在造血运营、文化输出、共建共治共享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如何更好地打造优美绿色空间,推动口袋公园建设提质升级?近期,广州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围绕“建设口袋公园,打造优美绿色空间”的主题,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广泛开展调研。针对调研情况,广州市各有关职能部门纷纷回应。
将“犄角旮旯”变成城市的“金角银边”
口袋公园的建设深受市民的喜爱,近年来广州一直朝着“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目标努力,通过城市更新、旧村改造等项目,把一些闲置或低效用地改造成口袋公园,让市民获得幸福感。截至2024年年底,广州全市建成口袋公园428个。
“我们出台了《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了《广州市公园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等规划文件,鼓励更高效利用土地,增加公园、绿地这些便民设施,也支持在绿地里加入体育、康体设施,推动绿地开放共享。”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陈迅介绍,加强各类城市用地的附属绿地建设,持续提升口袋公园数量和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在规划方面,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构建“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体系,城市更新与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也要求“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营造“绿在身边”微场景,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王冠贤介绍:“我们出台了《广州市口袋公园设计指引》《生活处处皆体育》,正在编制《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等系列文件,鼓励将河涌边、道路旁、桥下空间等闲置的‘犄角旮旯’变成城市的‘金角银边’,并鼓励绿地在不改变主导功能的基础上弹性设置文化、游览、休憩、体育等功能,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广州口袋公园的建设,在老城区并非易事。越秀区土地资源紧张,可谓“寸土寸金”,且在规划建设和后期维护方面都临诸多挑战。记者从越秀区获悉,越秀区采取“见缝插绿”的方式,重点布局在矿泉、光塔等绿地服务半径不足的街道,全面统筹推进规划与运营工作,已建成的口袋公园有68个,预计到2035年新增口袋公园不少于20个,争取完成口袋公园总数破百的目标。
“在后期维护方面,我们建立市-区-街道三级管养体系,明确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标准与权责主体。”越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卫国表示。
原来的闲置用地变身口袋公园 严艺文
摄打造有文化底蕴、方便好用的社区绿色空间
口袋公园既要形象美又要有内涵,更要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和艺术审美的升级,真正让文化不只是装饰,而是融入公园骨血的“记忆载体”。
“我们一直把文化主题作为口袋公园建设导向,利用各种空间打造有特色的绿色场所。”陈迅说,通过挖掘本地的历史、民俗、艺术等资源,用雕塑、景墙呈现,让市民休闲的同时也能感受文化氛围,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走进广州老城区,荔湾区的康王邻里花园就融入了青砖、镬耳墙等岭南建筑元素,仿佛讲述着康王路的历史和康保裔将军的故事。海珠区的龙导尾同心口袋公园,借鉴了十三行富商后花园的历史背景,结合原有的吊瓜树,呼应“瓜瓞绵绵、尔昌尔炽”的美好寓意,象征这片社区焕发新生。“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设计,把历史记忆和现代生活融合起来,打造既有文化底蕴、又方便好用的社区绿色空间。”陈迅进一步说道。
越秀区将文化融入口袋公园建设,让绿色空间成为承载城市记忆、彰显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可谓“小公园里见大人物,方寸间藏大历史”。如马庄巷口袋公园创新融合明代大思想家湛若水(甘泉先生)创立的法政学堂新校舍旧址,以“法政学堂”为主题,将绿化景观与人文内涵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传递岭南哲学思想;“工青妇”主题公园则紧邻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团一大旧址等红色地标,通过景墙展示历史,让市民在休闲漫步中感受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文化渗透城市的方方面面,离不开一系列强化文化传承的规划政策。“我局编制的名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典范区、岭南特色设计指引等文件,提炼出岭南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海丝文化等广州文化特色要素。”王冠贤介绍,通过微改造等方式将“口袋公园”变成文化的载体,让文化无声地渗透到市民身边。
口袋公园融入生态文化 严艺文
摄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从“有人管”到“管得好、能持续”,口袋公园的建设始终离不开社区居民的认可与参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初步构建了1577名人民设计师覆盖城乡社区的服务矩阵,助力不同类型口袋公园的建设。
目前,人民设计师助力口袋公园共同缔造有不同类型的探索:专业做,如琶洲唯品会旁口袋公园引入国际知名设计师作为人民设计师进行设计,由唯品会志愿投资建设并承担后续运营,打造了面向公众开放的活力现代创新交互空间;“志愿做”:如云鹤口袋公园由党员志愿作为人民设计师设计策划,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筹集资金,将杂乱低效的停车场变成了可休憩可逗留的全龄友好的复合空间;“街坊做”:如海珠区杏园公园,居民自发做人民设计师将房前屋后的荒地开垦成“一米花园”。
王冠贤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人民设计师工作探索,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维护、人人享用’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居民在口袋公园休闲玩乐 严艺文 摄
长期以来,越秀区积极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大力引导企业、居民及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口袋公园的建设与长效管养。王卫国举例说:“在永胜上沙社区儿童小公园、东濠涌儿童公园等项目的规划初期,越秀区积极发动居民参与,广泛征集了100余名居民和20余名少先队员的意见建议,做到倾听民声、关注‘童声’,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文:记者 严艺文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