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提案”经验交流

从“金点子”到“实举措”:广州致公党“百姓提案”工作“点线面”履职机制的创新实践

日期:2025-09-19     

  致公党广州市委会以“点线面”履职机制创新推进“百姓提案”工作,以点连线,连线成面,把民生问题一个“点”,连成党派建议一条“线”,通过提案办理推动民生福祉扩“面”提质。三年来,累计整合社情民意信息448篇,汇集献一策课题成果191项,重点转化民生相关“百姓提案”37篇。 

  一、深耕侨乡沃土:以“百姓提案”守护中华文化根脉 

  (一)一份跨越大洋的牵挂 

  著名侨乡花都拥有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这些海外游子对祖国怀有深厚情感,希望下一代也能传承中华文化。“我们开小餐馆,实在没时间兼顾孩子的教育。”一位巴拿马侨胞在视频中哽咽道,“但绝不能让孩子忘记中国话、中国字。”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忧心:巴拿马等国的华文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仅有的几所华文学校多以周末补习班形式授课,远不能满足当地需求。更令人揪心的是,新生代正逐渐疏离中华文化。年过七旬的陈阿婆抹着眼泪说:“孙子回来探亲时,连‘阿嬷’都叫不利索了。” 

  最新统计显示,花都区普通中小学现有境外学生2674人,其中港澳台学生1790人,外籍学生884人(巴拿马籍占520人)。2023年,致公党党员肖韵贤在调研中发现,外籍侨生回国就读面临三重困境:一是政策支持缺位。外国籍华侨子女未纳入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学校因经费压力接收意愿低;二是教育资源错配。缺乏特色课程体系与长效培养机制;三是文化传承断层。新生代对祖籍国认同感弱化,现有教育模式未能衔接海外发展需求。 

  (二)一件情系侨胞的提案 

  “这些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中华文化传播的种子。”在致公党广州市委会的会议上,肖韵贤动情地说。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致公党广州市委于2024年在广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以集体提案形式提交了“百姓提案”《关于善用侨乡优势,在留学儿童中培养更多中华文化传播者的提案》,提案建议:一是完善政策支持,相关部门建立专项教育经费机制和制定侨生就学配套政策;二是创新教育模式,开发“双语双文化”特色课程,建设华文教育示范基地;三是建立协调和监督机制,建立教育部门与五侨部门联席会议协调及监督机制,统一协调低龄留学生的教育问题,打造侨务工作的特色品牌。 

  (三)多措并举推动华文教育创新发展 

  收到该“百姓提案”后,相关部门采取综合举措。一是政策扶持,真金白银补短板。为解决接收外国籍华侨子女较多的学校出现的公用经费紧张问题,花都区于2024年6月补充安排85所接收外国籍华侨学生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78.2万元。二是课程革新,培养爱国爱乡情怀。市教育局积极引导市内126所中小学校与海外华文学校缔结姊妹学校,花都区在区内遴选华侨学生集中就读的狮岭镇新庄小学、花山镇儒林小学、花城小学等三所示范学校,建设华文教育基地,筹备打造“双语双文化”特色课程。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课程,编写《花都区非遗校本读本》,将广州灰塑、广州珐琅、钉金绣裙褂、岭南盆景、黄豆酱技艺等22 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纳入校本读本内容,推动传统中华文化在校园传播。三是跨界联动,侨务生态圈再升级。市委统战部密切与华侨院校的联系合作,举办“侨课进侨校”系列活动,邀请华侨新生代、留学归国人员等结合自身奋斗经历,为侨校学生讲专题侨课;成立全国首家“政社校”联合的广州开放大学华侨学院,搭建华侨学院线上教育平台。 

  从侨胞的殷切期盼到“百姓提案”的精准破题,这一实践不仅让海外侨胞感受到“祖国从未忘记”的温暖,更通过教育这一根本途径,在华侨新生代心中播下文化认同的种子,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年轻一代,必将成为连接中外文明的友好使者。 

  二、筑牢食安防线:用“百姓提案”构建智慧监管体系 

  (一)一轮“舌尖上的安全”调研 

  2022年参政议政沙龙上,新党员曾鸣聚焦民生热点,提出“厕所制作外卖”“僵尸肉”“骑手偷吃外卖”等网络餐饮监管难题。 

  致公党广州市委会迅速组建跨领域调研组进行多维度调研:分析商户经营数据,梳理网络餐饮突出问题;走访平台企业及行业协会,摸清监管薄弱环节;召开政府部门与企业座谈会,破解行业痛点。基于扎实调研,魏复联委员在政协会议上提交“百姓提案”《关于构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议》,提出构建“阳光厨房+大数据监管+社会共治”体系,推动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链条治理闭环。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发挥线上精准监管、实时动态信息监管等优势,规范落实全流程监控管理;打破信息孤岛,形成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局面。 

  (二)一道你我共筑的食品安全防线 

  提案获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快速响应,形成四大核心举措:一是强化监督抽检,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据统计,市级完成餐饮环节线下抽检2881批次,覆盖850家入网餐饮服务单位,发现不合格104批次;采用“神秘买家”制度,对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的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开展线上监督抽检,完成抽样检验341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13批次。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二是深化行刑衔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强化部门合作,联合制定《广州市公安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市公安局已组建专业队伍专职打击涉食品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处置涉嫌网络餐饮服务等食品领域犯罪信息。三是推进智慧监管,实现“明厨亮灶”升级。选取网络订单量较大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安装摄像头;同时全面动员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截至目前为止,全市超过3万家餐饮单位落实“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四是畅通维权渠道,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全市91条非紧急类政务服务专线,开通了电话、网站、微信、穗好办APP等多种途径的投诉反映渠道,提供24小时服务,市民通过广州12345热线反映本市餐饮外卖食品安全等相关事项渠道畅通。  

  (三)“阳光厨房”:点得放心,吃得安心 

  政府和企业协同创新,阳光餐饮惠及民生。2025年5月17日,市外卖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推进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美团外卖页面新增了“明厨亮灶”模块,参与店家达3万家。在美团APP点击参与项目的商家页面,就可以观看后厨直播画面,菜是不是现炒、后厨干不干净、厨师操作是否规范尽收眼底。政府部门联合中国电信、美团等企业,积极开展商户引导、提供技术保障、实行补贴、给予流量激励等举措,让餐饮商家“零负担”运营“互联网+明厨亮灶”。从“百姓提案”的智慧火花到“阳光厨房”的全面落地,不仅实现了“群众点题—政协调研—部门落实—社会监督”的良性循环,更打造了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三、聚焦儿童友好:让“百姓提案”托起城市未来 

  (一)一段亲子时光发现民生“小麻烦” 

  2022年,致公党党员黄勇亮在公园陪孩子玩耍时,发现一个被忽视的民生细节:公共卫生间设施不符合低龄儿童使用需求。洗手台过高、便池尺寸过大,导致孩子无法独立如厕。在进一步调研中,黄勇亮发现,此类问题在广州市公共场所普遍存在:一是儿童洗手池仅简单降低高度,未调整台面宽度与水龙头位置,使用中易弄湿衣物;二是设施缺失引发不文明现象,如儿童攀爬洗手台、家长被迫带孩子入异性卫生间等;三是现行《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等规范对儿童设施缺乏具体规定。这一“小麻烦”背后,折射出城市建设中儿童视角的缺失。 

  (二)“1米高度看城市”的思考 

  黄勇亮以社情民意信息的方式反映了上述情况,致公党广州市委会迅速将黄勇亮的建议纳入重点培育项目。沈英姿委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后,在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百姓提案”《关于完善公共场所卫生间2-7岁儿童设施的建议》。 

  提案指出,目前我国现有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缺少对儿童专用设施的具体规定。结合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提案建议把2-7岁儿童专用卫生设施建设作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力点,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创建公共场所儿童专用卫生设施“广州方案”,建立公共场所卫生间儿童专用卫生设施建设标准,建设认证一批儿童友好型公共卫生场所。 

  (三)一项指引填补儿童友好设施标准空白 

  作为全市“厕所革命”的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局立即将这份“百姓提案”转化为具体行动,组织“三方联动”实地调研,邀请“百姓提案”人黄勇亮、沈英姿委员与环卫专家组成联合调研组。2023年,市城管执法局对全市公共厕所儿童专用设施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发现问题设施260处,全部列入提升改造计划,持续组织整改。 

  同时,市城管执法局会同省、市环卫协会联合行业协会调研国内外儿童卫浴设备标准,组织专家团队参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对2-7岁儿童公共厕所专用卫生设施建设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在征求各区政府、市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及专家意见后,进一步修订完善2-7岁儿童公共厕所内专用设施建设标准,最终促成了《广州市公共厕所儿童友好设施设置指引》正式出台,填补了我市公共厕所儿童友好设施建设标准的一项空白,这或许就是“百姓提案”最美的注脚——用制度的温情,托举起每个孩子独立成长的第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市政协“百姓提案”工作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民主党派,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将继续发挥“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优良传统,以“百姓提案”为桥梁,将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实举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必将结出更多硕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协商的温度、共享发展的成果。 

  来源: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 资佩嘉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