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聚焦数字教育开展调研协商 数字教育引领未来 智慧校园赋能成长

日期:2024-11-28     

  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智慧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等新型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同时,数字教育在推进中面临的数字资源配置是否均衡、对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两面性等问题和挑战亦值得关注。 

  近期,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组织市政协委员、市区教育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等,围绕“推动数字教育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协商,为广州数字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专题调研组来到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开展现场调研。 受访者供图 

  协商点1 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数字教育,就是通过新媒体教育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知识。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在积极打造数字资源平台,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粤教翔云”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广州共享课堂等。 

  作为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支撑校,广东广雅中学在数字化教育建设方面率先探索。2021年,该校两个校区先后建成覆盖全校的智慧教室。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与老师进行实时互动。 

  在实际调研中,政协委员们发现,不同学校间的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做到教育的公平和共享?陈煦委员建议,需要政府加大统筹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缩小区域间的差距。贾强委员则建议,增加市级对区级的支持力度,推进薄弱学校基础设施的技术升级,将教育数字化工作与数字政府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同步推进;鼓励条件成熟的区创建示范学校,发挥其在行业内的领导和示范作用。 

  协商点2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实现教育减负增效 

  在数字教育推进的过程中,iPad教学、无感知AI课堂,在广州均有实际应用。在广铁一中番禺校区,教室里学生人手一台iPad。使用iPad教学,老师可以随时调用多媒体资源来解释复杂概念,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白云区江村中学则推出无感知AI课堂。在无需学生携带电子设备的情况下,通过认知智能技术,系统能够迅速完成数据分析处理,生成班级实时学情报告。这不仅为老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参考,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数字教育极大便利了学习资源的查找与获取。但有家长担忧,学生可能会陷入一种“不用头脑,只用眼睛”的学习状态。柯中明委员认为,数字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方式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可能导致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也可能会加剧数字鸿沟的形成。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丁丹委员建议,可以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注重跨学科融合教学几个方面着手。 

  在推动数字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方面,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在智慧课堂实验、人工智能教育等应用都制定了明确指引。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正在制定推进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将着力加强教育数字化的顶层设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育质量。 

  协商点3 师生加强探索学习,提升数字素养 

  智慧教育平台的广泛推广应用,敦促老师们与时俱进,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学校,老师如何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日常教学?丁丹委员认为,老师们应通过持续学习来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素养。此外,学校和区市教育职能部门应加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提高老师的数字技能水平、跨学科教学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融合创新能力。 

  同样,学生们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数字素养。贾强委员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数字素养不仅关乎掌握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还涉及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要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数字工具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也应让学生具备数字安全、数字社会责任和数字助力个人发展的思想。 

  在加大对人才数字化培养方面,广州市电化教育馆通过实施信息技术赋能教学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一批具有数字化教学能力的骨干老师;并通过搭建研赛训平台激励师生积极实践。2022年起,广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习人工智能知识。 

  推动教育数字化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针对教育数字化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问题,广州市教育部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具体举措包括加大对薄弱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偏远农村学校都能接入高速稳定的互联网,能够配备必要的硬件教学设备;积极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粤教翔云”应用平台、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各区自建平台的应用,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共建共享;加强对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和实践,确保各级各类教师都能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通过政企合作模式,引入更多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提高教育数字化的整体水平;加强教育质量水平监测,通过“名师课堂”“专递课堂”等应用,对教育薄弱的学校和学生进行精准帮扶。 

  为更好满足师生家长对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需要,市电化教育馆正致力于丰富优质教育数字资源,更方便用户下载使用;并鼓励老师开发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精品课例征集评选等措施,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开发优质资源,来加大优质资源供给。

  文: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来源:信息时报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